第858章 借虜平寇(第2/3頁)

吳三桂輕喝一聲:“廷獻兄。”

方光琛笑了笑,他輕搖折扇:“當然,這只是方某一家之言,不足為道。永寧侯現在大義在手,萬人期盼,方某之言,最終只能流於野史傳聞罷了。”

他瞥了吳三桂一眼:“倒是長伯,你就沒有一點心思想法在內?”

吳三桂沉默良久,最終有些頹廢的道:“我與流賊勢不兩立,恨不能生啖其肉,只是關防不能輕離,某之軍力……也力有不逮。”

說到這裏,他語氣中有種難以形容的痛苦。

方光琛微笑站起來:“如此,只能坐視永寧侯爺春風得意,獨得奇功了。”

他若有所指道:“讓光琛猜猜永寧侯光復神京後會怎麽做。”

他說道:“永寧侯非流賊可比,光復神京第一件事,自然是令各官復居原職,各司其職,嗯,最多戴罪立功自贖。百官有官做,這官心自然安定,再相比在流賊手中遭的罪,更對永寧侯爺交口稱贊,嘖嘖,這官心太好攏獲了。”

他說道:“流賊拷銀萬萬兩,永寧侯擊敗之,獲得大量的財帛金銀,不但足可賞賜他麾下將士,更可賑濟百姓,發放俸祿,足以朝中運轉數年有余。這官府職司立時恢復,顯示永寧侯之能。百姓也有一口粥吃,再遭流賊之罪,也不想造反了,嘖嘖,又獲民心……對了,王鬥還有報紙,肯定大吹大擂,愚夫愚婦最是好騙,她們先被流賊騙得團團轉,而王鬥是何等之人?呵呵。”

吳三桂靜靜聽著,只雙手有些微微顫抖,眼中痛苦之色更濃。

方光琛繼續道:“以永寧侯之能,自然不會放過江南,現京中大員多被拷掠死,缺官頗多。不論拉攏或是缺員,永寧侯都不會放著江南的官員不用,定會將之征調入京,特別內中德高望重之輩,如史可法等人……這些南京的官兒可做實權官,哪能不對永寧侯爺感恩戴德?又獲江南官心民心。”

他說道:“如此,以王鬥的能力,或許一年半載,大明局勢復歸太平,然後……”

他咬著牙笑道:“重頭戲就來了。”

他搖著扇子在書房踱步:“首先,永寧侯定會推行他在宣府鎮各地的漢籍制,再以利誘之,如輔以開礦修路什麽。永寧侯積累甚多,再獲流賊繳獲,當可不征民間勞役,更給修路民夫發放工食銀什麽。所獲多少民心不說,這將會耗費多少白銀?需要多少材料?而官商士紳看到內中商機利潤,哪個又不會如逐利之犬,皆入觳中耳。”

方光琛說道:“不比流賊明搶,王鬥推行漢籍制,這種隱性的士紳一體納糧,經流賊之亂後,料想大部分官員士紳都會痛快接受,軟刀子割人麽,不覺痛。便若外地一個個刮地三尺之輩進入宣府鎮,反個個成了大善人,笑死方某了。”

他說道:“而不成善人,他王鬥會給你賺這個錢麽?想賺這個錢,哪個商紳不需做善人?”

他笑道:“王鬥最喜修路,料想他路修到哪,哪就出現一批批大善人,最後全天下善人雲集!”

方光琛說道:“此為一。”

他道:“二,新科舉,永寧侯也不必大動作,只需增加明法、明字、明算諸科便可,明經、進士二科不變。這樣舊士子心思不變,又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大批新士子之心。觀當年宣府鎮吏員考核,或許又會增加多科考取。我大明為官何等艱難,十年寒窗往往難獲一官半職,而在宣府鎮何等之易?有官做,多少士子會感恩戴德?聽聞宣府鎮從科級到部級,人人皆可升遷,又獲得多少吏員之心?”

方光琛呵呵笑道:“至於冗官冗吏,永寧侯有錢,養得起,他宣府鎮官吏再多,一樣興盛富強。”

他說道:“又聞永寧侯麾下有宣府鎮民事學院,這是幹什麽的,就是培養官兒的。各官皆需入院,名曰培訓,介時全大明官吏皆需入院學習考核,又入觳中耳!”

他道:“聞永寧侯麾下還有宣府鎮軍事學院,這是幹什麽的,就是培養考核武將的。介時大明局勢安定,永寧侯坐擁無數精兵強將,他召各將入院。各將是學習還是不學習,培訓還是不培訓?”

他瞟了吳三桂一眼:“培訓完後,調往各地鎮守,東西南北互調,全大明將官,亦入觳中耳!”

他收著扇子在書房踱步,似乎是自言自語:“大明武將中,排得上號的當數楊國柱等人。料想楊國柱不在乎,他只要有仗打,有兵帶就心滿意足,無所謂麾下將官是否還是原來那票,反正也是無根的浮萍。加之他與王鬥交好,膝下義女更是王鬥之妻室,永寧侯定會讓他帶領原來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