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傾國(第3/5頁)

……

二月二十日。

這幾天源源不斷的兵馬匯集到盛京,特別二十日這天,盛京城北的演武場旌旗如海,幾乎每隔一刻鐘就有一批軍馬匯集過來。

他們按各旗陣列排列,八旗滿洲正黃旗,八旗滿洲鑲黃旗,八旗滿洲正白旗,八旗滿洲正藍旗,八旗滿洲鑲白旗,八旗滿洲正紅旗,八旗滿洲鑲紅旗,八旗滿洲鑲藍旗。

他們以牛錄合為軍陣,然後每個牛錄又單獨列為小陣,他們肅然而立,器械精良。

他們每個普通的士兵都有頭盔與鑲鐵棉甲,個個髹漆的鐵盔,汗漬斑斑的對襟泡釘棉甲,烏黑高尖的盔頂紅纓飄揚。他們身邊都有馬匹,有人甚至不止一匹,馬上長短兵器具備,皆以粗厚沉重為主。

馬上又有盾牌,巨大的滿弓,裝滿重箭輕箭的箭囊等。

他們個個眼神殘忍而暴戾,充滿百戰沙場的自信。

這些是普通的步甲,又有馬甲,個個身上披著兩重甲,純鐵甲外面罩著厚實的綿甲,防護更加精良。他們中達壯、撥什庫級的軍官,皆是盔上黑纓,背上插著方二尺的小旗。

他們身著三層重甲,也就是除了綿甲鐵甲外,最裏面還有一層鎖子甲。

最後就是由各旗巴牙喇纛章京掌控的巴牙喇兵了,他們個個背上插著斜尖的火炎旗,手上馬邊無不是沉重的重武器,狼牙棒,虎槍等等。他們使用的大梢弓也普遍是十二力弓。

這是什麽概念?

也就是說按弓力算的話,合後世的磅數差不多是158.7磅,被射一箭不死肯定重傷。

他們是各旗中最精銳的老兵了,個個身上濃厚的血腥殺伐之氣,一身的明盔明甲,鐵甲穿在外面,片片甲葉皆是以精鐵打制,極為厚實亮眼。

為了應對火器的威脅,八旗興起後就在盔甲防護上做足了工夫,所穿盔甲無不精良。

“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

“虜多明光重鎧,鳥銃之短小者未能洞貫。”

“先以重甲外披綿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執盾而進,立於山城之下。”

“執狼筅、長槍、大刀利劍,鐵盔之外有綿盔,鐵甲之外有棉甲。”

八旗滿洲約六萬人列陣較場中,他們刀槍如林,人潮如水,人數雖眾,卻列陣整齊安靜,只偶爾傳來幾聲馬嘶之聲。

他們森嚴站著,無數密集的頭盔與鎧甲聳立,淩然的鐵血之氣蔓延。

而在滿洲各旗後面,又是相應的蒙八旗與漢八旗,日八旗與鮮八旗等。雖同稱八旗,但他們身份地位當然不平等,八旗中只有滿八旗有旗主,余者都是固山額真,而且他們與滿八旗各旗主還是屬於隸屬關系。

他們一樣安靜列陣,然氣勢上頗有不如。

他們的裝備也不能與滿八旗相比,不要說幾層甲了,連擁有鑲鐵棉甲者都少,很多人只有一件普通的棉甲。特別那些八旗日本與八旗朝鮮軍,大多數還是國內的軍械打扮,顯得有點不協調。

然十幾萬人列陣,刀槍如林,旌旗似海,無數的人頭蔓延,整體散發的氣勢仍然非常驚人。

……

演武場中未見皇帝的親衛葛布什賢兵,此時這些清國最精銳的士兵卻是列隊在盛京城東的撫近門外,一直布置到城北的演武場邊。

他們是比各旗巴牙喇還強悍的存在,個個同樣一身明盔明甲,身上穿著沉重的鐵甲,片片寒光閃動。

他們每人盔上都有雕翎,身後插著飛虎背旗,他們中軍官的存在,盔管上更插著獺尾,背後插著二尺的飛虎狐尾旗。

他們靜靜策在馬上,寒風中一動不動,顯示出百戰老兵的素質。

他們是清國中技藝最出眾者,全營人數還不到兩千。

呼嘯的寒風中,時間到了卯刻,忽然嗚嗚的海螺聲響起,然後聽喇叭、嗩呐聲不斷,鼓樂喧天中,密密的大駕鹵簿從撫近門出來。

黃傘,纛,旗,骨朵,吾仗,鑼、鼓、畫角、簫、笙、駕鼓、橫笛、龍頭橫笛、檀板、大鼓,密密麻麻,那些執役者個個綠衣黃褂,腰間紮著紅帶,頭戴六瓣紅絨帽,銅頂上插黃翎,人數達到八十四個。

而在黃傘下,多爾袞一身鎏金盔甲,他策在馬上,神情莊嚴。

在他身後,又是滿、蒙、漢、朝、日四十旗的旗主與固山額真,還有國中大小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六部官員,文館學士等等,百官齊聚,他們都將跟隨多爾袞出征。

此時他們一樣策在身上,個個臉上閃爍著神聖激動的光芒。

喇叭、嗩呐聲響中,大駕鹵簿直接進了撫近門外的堂子中,這是清國的神廟,每次出征必謁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