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2/3頁)

……

此時湖廣巡撫宋一鶴,總兵錢中選雲集承天府獻陵護陵,此處原為鐘祥縣,為嘉靖皇帝之父興獻王朱祐杭封地,朱厚熜入繼大統後,鐘祥被看作“龍潛之地”,升格為承天府,設承天、顯陵二衛防守。

臘月之時,襄陽、德安、荊州連陷,一鶴趨承天護獻陵,同行有巡按禦史李振聲,分巡副使張鳳翥,留守參將沈壽崇、鐘祥知縣蕭漢等人。

宋一鶴起鄉舉,不十年秉節鉞,功高為人所忌,禦史衛周允上疏醜詆一鶴,特別宋一鶴參見督師楊嗣昌時,因為楊父名鶴,為避諱,在名帖上寫“宋一鳥”,引為笑談。

其實公經綸蘊藉,諳於機宜,任巡撫來,累著奇功,又練撫標營二千,教以坐作,進止肅然畫一,一色良家子精兵,更購東路鳥銃二千杆,聲威所加,賊寇望風而遁。

流賊南攻汝寧,往前趨救,汝寧城已陷,左良玉軍擾襄、樊,一鶴疏糾之。臘月下,李闖軍隊數十萬往承天府而來,公躬擐甲胄,日與將卒共勞苦,陵軍更柵木為城。

不過李闖軍積薪燒之,煙窨純德山,宋一鶴等敗退府城,分巡副使張鳳翥走入山中,流賊遂犯獻陵,毀禋殿。

闖軍數十萬圍攻府城,宋一鶴夜不解甲,奮激諸軍作戰,血戰五晝夜。

不過人心向背,當地百姓對官兵漠然,當闖軍先頭部隊乘船抵承天時,本地居民有的在大門上書寫“恭迎王師”字樣,有的準備打開西關城門,迎接闖軍入城。

崇禎十六年正月初一這天,當地百姓打開城門,流賊蜂擁入,承天府破,總兵錢中選戰死,撫標營盡墨,巡按禦史李振聲被俘,欽天監博士楊永裕投降。

宋一鶴下城巷戰,揮刃擊殺數賊死,後功加總督銜,丘為建祠,立去思碑。

……

李自成攻陷承天後,將承天府改為揚武州,繼續揮師東進,於崇禎十六年正月十五日攻占漢川縣,距離武昌府城只有一百二十裏,依瀕漢水順流可達。

一路從襄陽逃到武昌的左良玉部,腳跟還沒站穩,見李自成大軍滾滾而來,繼續順江逃往九江,十六日擄兩岸船只幾盡。

時人言左軍惡行:“先是小民不能自置舟者,輒挈室托於糧艘,凡數千家,以糧艘可恃也。至是概掠之,一卒登舟,百人請命,刀聲人語,魚亂水飛,可憐哉!十八日,全師東下,檣帆蔽江,酸泣之音,十裏相接焉。兩郡方幸得稍蘇息。”

左良玉部逃跑後,李自成軍取道劉家隔,在正月十八日又攻克了漢陽府,繳獲船只四、五千號。十九日時,渡江進攻武昌,由於江水湍急,闖軍又多不熟悉水性,許多船只被風浪打沉,很多流賊被活活淹死。

對湖廣、江南山多水多的恐懼,湧上很多闖營士卒的心頭,他們多是陜西,河南人,到達湖廣後,其實非常的不習慣。

當時羅汝才等與李自成爭論,認為南下湖廣,不適合他們流營各部發展,其實有一定的道理,看著浩瀚大江,水多浪急,李自成一樣心中害怕。

也到這個時候,李自成才決定停止對湖廣的大規模攻掠,取道雲夢縣,返回了襄陽。

……

因為此次南征戰果輝煌,更攻陷了承天府,李自成志得意滿不說,臣僚也力勸李自成即皇帝位,李自成心動,但牛金星卻認為時機尚不成熟,還有投降的欽天監博士楊永裕一樣驚懼。

早前為表忠心,他請李自成挖掘毀去顯陵,不料剛挖時,整個山谷有若雷震轟響,將很多挖陵的賊兵嚇得魂不附體,楊永裕也是恐懼非常,回去後大病一場。

此時也認為顯陵有異,證明大明龍氣還在,稱帝未到時候。

楊永裕因自稱天文、地理、禮樂、兵法俱知,還是神秘的欽天監博士,李自成對他頗為信任,雖是心動,還是聽從了牛金星與他之意,不稱帝,暫號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其初,李自成攻城掠地多不守,及渡漢江,長驅入荊,見無一兵,遂有據志,謀圖荊襄為根本。

於是改襄陽為襄京,改承天府為揚武州,修襄王宮殿,建昌義府,分兵守略,設官分職,內中以牛金星任丞相,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

又以喻上猷為吏政府侍郎,蕭應坤為戶政府侍郎,楊永裕為禮政府侍郎,邱之陶為兵政府侍郎,鄧巖忠為刑政府侍郎,姚錫胤為工政府侍郎,分理政務,侍郎之下有從事等官。

在地方上,每道設防禦使一人,各府設有府尹,另據事務繁簡,酌情設立府同、府判等官,州設州牧,大州增設州同,縣設縣令、主簿等官,各官分別頒給印信劄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