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流賊內亂(第2/3頁)

他對李定國道:“二弟,為兄想過了,做流寇,到處流竄,是沒有前途的,所以我們唯有招安一途。只是欲先招安,首需兵馬……”

他為李定國分析,現在幾家聯軍中,闖營不用說,馬兵幾萬,步卒快二十萬了。革、左那邊,也有馬兵一萬多,步卒幾萬,至於他們獻營與羅汝才的曹營,現在也不過馬兵幾千,步卒幾萬。

他們單獨的獻營人馬,馬兵步卒更少了,所以,必須制造內亂!

也趁這個渾水摸魚的好機會,將革、左與曹營的殘余兵馬拉攏收集過來,有了資本,才有了招安的本錢。

他神采飛揚對李定國道:“為兄看得清楚,李闖欲南下湖廣,介時還會圖謀陜西。所以我們避開這兩個地方,去南直隸,到鳳陽府,廬州府去,以介時我們手頭兵馬,招安後,謀個總兵副將之職輕而易舉。”

他說道:“南直隸富庶,我們安下心來經營,仿效那個王鬥,高築墻,廣積糧……王鬥為何飛揚跋扈一直安然無事?就是因為有官府這張皮在身上,不會若我等一樣一直被圍剿,難以定下心來屯聚……”

他說道:“而不屯聚,強軍何處來?真以為裹脅些饑民,就能成大事,別看李闖現在跳得歡,日後……”

他冷笑了幾聲,眼中現出不屑之色。

李定國嘆道:“是啊,做流寇沒前途,兵馬來得快,散得更快,有時想想往事,有若夢中一場啊。”

他嘆息的看著自己面前的宣府時報,一份份皆通過各種渠道花重金收集而來,當中一份,是講大規模開發塞北之事:“王鬥勢力更眾了,吾等若再流竄,與他差距也越來越大……是該招安了……”

只是他有些不忍:“都是義軍兄弟,曹爺待我等更是不薄……”

孫可望不以為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伯也執殳,為王前驅,他們就是這前驅者。為吾等前驅,也是他們的榮幸。”

二人商議著,說著話,此時他們營地,也是位於諸營的外側,營地四周,還有多條可以逃跑的路線,這自然是孫可望等人故意安排,好到時有事,就可以逃之夭夭。

他們的老營,也是在一座嶺脊上,視野開闊,有什麽風吹草動,一眼便知。二兄弟更駐於一座破廟中,此時漫天飄著大雪,就見到處白茫茫一片。

蒙蒙飛雪中,巍峨的洛陽城隱隱而望,往西看去,就見連綿營寨蔓延天邊,密密麻麻流賊聚集河南府,各家各營,能安營紮寨的地方,都被他們占滿了。

寒風呼嘯,雪落如麻,兄弟二人皆是裹著皮祅,戴著皮帽,還用厚厚圍巾裹住臉與脖子。他們站在廟前,聽淒厲寒風不斷沖撞身後破廟破門,還有旋風從門板空隙灌進去,那廟裏盡是沙沙的各類聲音。

看著那方營地,孫可望喃喃道:“就在昨日,各營兵馬都有聚齊回歸……”

他頓了頓,李定國接下去說道:“所以快了,就這兩天的事。”

也就在這時,蕭蕭馬嘶聲響起,一陣急促馬蹄聲從山那邊轉來,兄弟二人互視一眼,李定國輕聲道:“來了。”

孫可望道:“收拾細軟,準備跑……”

……

流營各部的矛盾終於全部爆發,李自成決定以武力解決問題。

十一月初三日一早,李自成以設宴為名,相商南攻西取方略為由,商請羅汝才、賀一龍、馬守應、賀錦、劉希堯、藺養成、孫可望、李定國人等到闖營老營赴宴。

賀一龍等雖然決定走,然懷著好聚好散的思想,還是決定前去赴宴,不過馬守應與孫可望、李定國不語,當日便拔營走,羅汝才心懷疑懼,借故謝絕。

席間,李自成命埋伏在左右的士卒將賀一龍、賀錦、藺養成處死,劉希堯跪地求饒,願意效忠闖營,免於一死。

當日,李自成又親率精騎一百來到曹營,言有重要事與羅汝才相商,然後進帳後將羅汝才殺死,並向曹營士卒宣布羅汝才通敵罪狀,便是河南巡撫高名衡那封信,說明自己行事乃迫不得已。

不過羅汝才、賀一龍等被殺,在各營中還是引起極大震動,各人部下多不服,李自成千方百計籠絡,半月始定。

各營各軍多散去,各尋自己出路,其中以投獻營人馬最多,如羅汝才外甥王龍,親將楊繩祖,部將李汝桂等人,還有老回回馬守應,又有革、左頗多人馬,相繼投靠。

事後孫可望,李定國奔出河南府時,麾下馬兵已達一萬,更有步卒五萬人。

他們記得自己目標,一路只奔南直隸。

李自成殺羅汝才,賀一龍等人後,雖撫定時間較久,不過收獲也頗大,大部分曹營、革、左人馬還是歸之所有,此時兵強馬壯,諸賊莫不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