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群魔亂舞(第2/3頁)

李邦華有心離這些人遠一點,到樓下去坐,再一看,下方竟有十幾個人在舞劍。

他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心中一個勁在閃:“群魔亂舞!”

好容易等這些人停了,他們又開始談起最新報紙內容,全民招募都護府吏員,發動民眾墾殖開發漠南等事情。

就聞他們紛紛道。

“沒說的,趙某必定響應大將軍號召,為開發漠南,盡我綿薄之力。”

“嗯,某打算投兩千個銀圓,到塞外看看有什麽好機會。”

“大將軍從來不會虧待我們,諸君,不要猶豫,有本錢的,只管掏出來。”

“不錯,有句話叫搶占先機,一步進,步步進,一步退,步步退!我等到這一步,靠的是什麽?就是占了先機,吃了頭啖湯,看看原先那些死守田地的,有什麽出息?到現在連雲煙都買不起。”

“好,孫兄這話又說得對了,來,吾等再飲一杯!”

李邦華與楊國柱瞠目結舌,看鄰近的這些保安州人,只言片語間,決定的投資本錢,已經超過銀圓一萬兩。

似乎他們對王鬥的信服,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自己眼中的這些可惡之輩,卻是王鬥的最堅定支持者,似乎王鬥作出什麽決定,他們都會不假思索跟從一樣。

確實,他們眼前過的好日子,也只有王鬥能給他們,換成他李邦華,第一步就是要收拾這些人。

李邦華還內心再次不是滋味,王鬥隨便在報紙上說說,就萬民景從,換成朝廷要號召民眾,是何等的困難?

讓李邦華略略舒服的是,這些人說的盡是官話,不是嘰裏呱啦的當地土語,會聽得順耳些。聽聞王鬥在宣府鎮大力推行官話,外來人有會言官話者,也較容易找到活計。

而且不得不承認,這些人粗鄙歸粗鄙,然人人識字量倒不少,非是白丁之輩,從他們盡可嫻熟觀看報紙就可以看出。

聽聞王鬥起家時,以種種手段在軍戶匠工中推行學識。識字者也可以更快被提拔,更容易發家致富,到了現在,至少在保安州之地,當地學識的普及率,甚至高過了江南之地。

特別靖邊軍中,更一色的知識分子,算大明唯一一只高學識軍伍,畢竟他們年輕,可塑性更高。

好容易看這些人安靜了,只在議論吏員之事,言家中子弟的,可以送去報考,他們很多人子侄親輩,眼下都是靖邊軍的軍官,子弟有人從軍是一條路,從政,同樣是一條路。

不過他們中有些人丁口單薄的,就有人憂慮家中子弟皆從軍從政去了,怕到時沒人經營繼承家產,隨後話題就轉到現在宣府鎮很流行的專職管事頭上。

這種專職管事,是鎮內財力雄厚的大商人看到商機,專門推出的職業經理人,便若鄭氏等農行一樣,為有大量田地,又無余丁耕種的靖邊軍各級軍官經營產業,他們只管坐享其成便好。

這種新生事務,當然讓許多人猶豫觀望,這些保安州人商議的結果,便是自己還可以幹好多年,等將來再說吧。

他們議論聽在李邦華耳中,直有目不暇接,如聽天書之感。

越了解宣府鎮,就覺得這個地方越陌生,越令人恐懼,只覺一切皆是惡行惡狀,恨不得揮手掃滅一切,讓其回歸正統來才好。

……

還有,在路途中時,李邦華也看到了宣報時報的最新消息,不滿歸不滿,每一期報紙,他還是要看的。

王鬥號召民眾開發漠南,經微服私訪後,李邦華態度有所轉變,認為這是好事,默認了,不反對。但當中的招募吏員消息,引起他的極大不滿。

吏員考核制與科舉制誰優誰劣先不說,但朝廷選拔官員至少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正,二是少。

所有能為官者,皆是飽讀聖賢書者,他們又從童生、秀才、舉人、進士步步考核,層層淘汰,最後才得以為官,至少操守上,個人修養上,他們大部分是沒問題的。

而吏員是什麽人?

有句話,隨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指的就是這些人。

這些吏,國朝初期,還由官府從地方上選取家世清白的百姓充任,個個還需有德有才。

然到了現在,各地盡由吏員家族把持,他們與地方士紳裏甲狼狽為奸,皆是頭頂生瘡,腳底流膿之輩。可以說,國朝大部分事情,就是壞在這些人手上。

畢竟地方官都有著籍貫回避制度,大部分是外省人,土風不諳,語言難曉,當然就要聽吏胥的,甚至如木偶似的任他們擺布。

等最終各官弄明白後,已經要到期滿離任了,所以他們存在感,遠遠不如地方吏、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