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這是魔鬼(第2/2頁)

諸如此類,都讓李邦華越來越痛恨,這與聖人的仁厚精神大相徑庭。

其實他並不知道,宣府鎮之事,已是王鬥極力控制結果,若放眼世界。

工業革命時,西方各國普通的工作時間是16小時,能找到12小時的工作時間日,已經是耶穌保佑的結果。1812年,英國議院調查,震驚的發現,成千上萬的童工在紡紗機旁每天工作達18個小時之久。

種植園的勞工被形容為“復活的奴隸制度”,苦力的死亡率年平均為4.6%,英國商品為何橫行世界?因為他們工人的平均壽命最低,人工的壓榨,已經到了極點,余者各國,皆不能在成本上與他們竟爭。

據倫敦一家經濟雜志統計,在19世紀30、40年代,英國每年有1400名礦工喪生,利物浦工人平均壽命只有15歲。19世紀40年代,法國工廠工人的平均壽命不超過30歲。

除此以外,惡劣的勞動環境,使工人中流行各類的職業病與傳染病,如矽肺、瘰癧、佝僂病、傷寒、霍亂等等,因長期從事某種單調的機械操作,很多人身體發育畸形,身體健康受到嚴重摧殘。

他們報酬還非常低微,法國的成年男性工人,一個月的收入不夠買一身衣服,童工每天的收入僅夠買些面包糊口。

便是如此,為了不被扣除工資或解雇,女工懷孕後直到分娩前夕還在工廠裏工作,因此常常造成流產,甚至在機器旁分娩,產後一星期甚至三四天就要回到工廠整日做工。

童工在坑道裏匍伏爬行推動煤車,因為工傷常常肢體不全,卻忍受著汙穢肮臟的環境,無日無夜的辛苦勞作,導致個個看上去骨瘦如柴、面色蒼白。

所以資本主義決不美好,每塊賺來的錢都流著肮臟的血,王鬥來自後世,已經在極力維護工人權益,並讓他們有用腳選擇的權力,然看在李邦華等人眼中,他們已經受不了了,若知道後世詳情,更要發瘋。

作為儒家子弟,李邦華等崇尚簡易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雞犬相聞,山青水秀,田園風光,這一切多麽美好?

眼下還只是雛形,李邦華可以想象,長久下去,所聞皆盡逐臭之味,種種商賈惡行劣性,壟斷暴利、背信棄義、賄賂欺騙等等醜陋現象,將充斥這個鎮內,道德在金錢面前淪喪。

特別可怕的是,宣府鎮之事蔓延出去怎麽辦?聖人的千古教誨將毀於一旦。

還有,設立廠坊不可避免帶來汙染,李邦華就看到一些地方灰石處處,煤屑遍地,他還敏感的注意到,有些溪水小河,有成為汙水臭水的趨勢。

眼下處處大旱,這些水源人喝畜飲都閑不足,王鬥就這樣白白用來糟蹋?

這就是王鬥說的生產型商人?帶來的就是汙穢遍地,人心扭曲?

“這是魔鬼!”

李邦華再也忍不住胸口的怒火,厲聲喝道。

……

一直坐到一家酒樓上,李邦華仍然氣憤填膺,身旁馬國璽一樣不語。

老實說,他也覺得保安州的情況不對,然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當時王鬥所言階層論,他也有聽過,如王鬥所說,多分行業,多生階層,用來養活更多的人,他也覺有道理,是好事一類。

但也知道,事情遠沒這麽簡單,比如便帶來管理艱難與一系列混亂,如鐵廠,礦廠等等,若一座座火山似的。

特別礦工們,個個良莠不齊,又好勇鬥狠,當年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招募的就是礦工。歷來關於礦工們械鬥之事也層出不窮,這些身強力壯的家夥在宣府鎮越多,哪天鬧起事來,馬國璽想想就頭痛。

很多廠坊也越建越大,動不動就是工人幾百個,一樣是動亂源頭之一,想想也讓馬國璽退避三舍。

王鬥的方法是加強管理,比如使用就業證,使用收容所等,馬國璽仍然覺得頭痛,他也是儒家子弟,信奉的是清靜無為的思想,最渴望便是境內太平無事。

便如延慶城與懷來城,就頗讓馬國璽滿意,這裏百姓可以過得好,同時又山清水秀,家園佳景仍舊,還沒那麽多復雜的人員。

總之,保安州的一切,他也是不喜歡的。

只是這些廠坊,又確實可以解決很多人的吃飯問題,因為這些廠坊存在,各方依附的商事越多,一個個市鎮出現,然後帶來商業的更加繁華,又讓更多人找到飯碗,宣府鎮發展越快,然後又……

各方理念沖突,馬國璽一直處在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