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微服私訪(下)

李邦華在懷來城待了兩天,在馬國璽等陪伴下,還頗有興致的遊覽了“懷來八景”中的幾景,特別登上東門外牛角山,在泰山廟中上了幾炷香。

又過媯水河出名的通濟石橋,爬上臥牛山之巔,興致勃勃的眺望不遠處這座城池,此時正值落日,西巖月落景觀美不勝收,如此充滿詩情畫意,讓二人詩興大發,連吟數首詩才罷休。

只是二人若知道幾百年後,這座古老的城池已經淹沒官廳水庫之下,什麽美景都不存在,不知會作何感想。

李邦華繼續起程,馬國璽隨行,打算一直送到雞鳴驛。

身為東路兵備,他當然有在境內自由活動的權力,迎接欽差,也是應有之意,況乎他現在真的閑得發慌。

從懷來城過去,下個大城便是保安衛城,也稱保安新城(遺址在後世懷來縣新保安鎮),原本只是個小小驛站,稱雷家站,“土木堡”之變後興建衛城,與洋河對面的保安州城隔開。

更管轄前、後、左、右、中、北六個千戶所,原本就有屯堡一百二十七余處,算是東路境內一個很重要的城堡。

眾人一路過去,沿途要經過土木堡、沙城堡(後世懷來縣城)、東八裏堡、良田屯堡等重要大堡。

這一路倒是平坦,官道本身也非常好走,沿途每隔十裏,更有一個驛站,馬國璽主動掏錢,每行一段時間,就安排眾人在驛站歇息,李邦華看他熟練樣子,似乎已經習慣了。

各驛官倒是非常熱情,讓眾人享受最高待遇,不過李邦華想想,這些人只是看在錢的份上,阿堵物作用罷了,並不因為自己堂堂欽差身份,又不由感到悲哀。

經過土木堡時,李邦華停了下來,準備了祭品,進入堡內顯忠祠,要祭祀一幹殉國大臣,特別到於謙塑像前祭拜。

土木堡聞名遐邇,但堡周不過三百五十七丈,一個非常小的地方,也不知怎麽塞進五十萬大軍的,憲宗即位時,重修土木堡的顯忠祠,並在祠中為於謙塑像,還親寫碑文,題寫祠匾。

此時顯忠祠占地頗廣,東西十五丈,南北二十五丈,山門坐北朝南,共分二層院落。

李邦華到山門前,就見大門兩側各有一條木制楹聯,一書:一代忠貞光祖俎,一書:千秋氣節壯山河。

再進到正門,就見上掛“大節凜然”的匾額,兩側亦有木制楹聯一對:隆千秋事典,表一代忠良。

過了二道門,再順著長十余丈的磚鋪通道,眾人直達顯忠祠正殿前,就見兩側抱柱懸掛兩道木制楹聯:一曰:故老尚余哀,兵潰不堪論往事。一曰:諸公應自慰,君存何必問微軀。

殿前台階兩側還立有石碑,分別為初建顯忠祠碑、死難諸臣名刻碑、憲宗重修碑、憲宗禦筆於謙碑、萬歷年間胡思伸重修碑,殿內正面橫列供桌上,擺有諸位英烈牌位。

土木堡顯忠祠算國之大祠,每年朝廷需“三祭公墳”(清明、農歷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也只有這個時候,正門才開,余者時間,各人均要行走側門。

平日顯忠祠由地方維護,禮部雖會拔些款子,但現在二者都談不上管理,祭祀也時有時無,幾年不見得有一次,不過李邦華看祠前祠後均有修整過的痕跡,祠官一樣紅光滿面,絲毫沒有衰敗之相。

問起馬國璽,他低聲說了,卻是王鬥認為這是重要歷史文物,下令妥善管理,每年還有固定專款拔來,僅次於舜鄉堡褒忠祠待遇。

李邦華聽了,也不知內心什麽滋味,祭拜後,他呆呆看著楹聯上那句:“諸公應自慰,君存何必問微軀。”

良久,他說了一聲:“筆墨侍候。”

留詩一首,曰:“軍行當日出倉皇,遺恨千秋此戰場。碧血至今沉朔漠,丹心終古護君王。垂堂誤入奸閹計,勤鼎遙留詞客傷。昭代春秋隆祀典,滿庭生氣溢馨香。”

馬國璽看了連聲贊好,下令將此詩刻成詩碑。

……

因為忙著詩碑之事,一行人又在土木堡停了一天,然後繼續起程,一路過沙城堡、東八裏堡等地,眼前路上情景有所不同。

李邦華聽馬國璽介紹,懷來城周邊,除屯田外,盡多果園、菜園之類,滿足城內外,還有保安州,永寧城等處軍民日漸蓬勃的需求。

又輸出勞務,一只只耕田隊,采石隊,打鐵隊,采礦隊,修路隊,只管往保安州等處做工。

境內大體是寧靜的,廠坊少,所見之人,也較為文雅,李邦華還直贊該境頗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只是越近保安衛城,廠坊越多,路上走的,很多是做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