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微服私訪(下)(第2/3頁)

他們成群結隊,個個粗鄙無文,更兼滿嘴的臟話,什麽“直娘賊”、“撮鳥”、“咱老子”、“日你娘祖宗”等等,言笑無忌,令李邦華觀之直皺眉頭。

聽說保安州城那邊廠坊更多,畜場遍地,李邦華更想:“此乃禍亂之源也。”

還有大群的女子歡笑而過,個個包著帕巾,穿著各類花衣裳招搖過市,馬國璽介紹說這便是宣府有名的縫衣娘,這些人已經不可小視,有些女子賺的錢,比自家男人還多。

李邦華直皺眉:“婦道人家,拋頭露面,成何體統。”

再聽馬國璽說這些女子,有人賺的錢竟比男人還多,更想:“這真是顛倒倫常,牝雞司鳴。”

看著外間,李邦華忽然又想起一事,宣府沒有一個流民不說,畢竟入境有看到收容所,但各城各堡,竟沒有看到一個乞丐,便是遊手與青皮都極少。

問起這事,馬國璽言宣府鎮設有專門的養濟院與孤兒營,沒能力生活的老者與孩童,都會收養進去。在官府的嚴厲打擊下,境內丐幫也被一掃而空,殘余者紛紛轉業。

又嚴厲打擊青皮遊俠,頗多大俠被捕,關進礦山服役,余者紛紛進入鏢局。

李邦華點頭:“鰥寡孤獨篤疾皆有所養,此為善政。”

又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漢時起,遊俠兒便為禍民間,該抓,該殺!”

馬國璽還介紹,宣府鎮這個地方,需要的各類證件頗多,比如就時不時有人來檢查就業證。

一般找到活計,掌櫃老板就會向相關部門辦理,發給你這個證,開店的,擺攤的,經商的也是如此,證明你不是無業遊民,否則小心被關到收容所去,強行安排工作。

這也逼得外來人等不斷找活幹,好在這裏活計頗多,只要肯幹活,都不會找不到活幹,就是好壞問題。

李邦華微微皺眉,他緩緩說道:“……入境觀其風俗,百姓純樸,聲樂雅正,服飾素凈,人人敬畏官府而順從,保留著古代的民風。進入都邑官府,役吏嚴整肅然,人人恭儉敦敬,忠信盡職,毫無不良陋習,宛如古代的良吏。進入國都鹹陽,士大夫忠於職守,出私門入公門,出公門歸私門,不因私事行旁門他道,不拉幫結派,不朋黨比周,辦事為人無不明通而為公,可以說是古來的士風。觀察秦國的朝廷,其朝議有序,聽決百事無所滯留,運轉井然宛若無治之治,真是古風的朝廷……”

他說道:“這便是秦國,荀子論著時曾極力稱贊,與今宣府鎮何其相似?然秦二世而終,便是失之過嚴,鋼不持久之故!大漢吸取教訓,緩民濟民,方有四百年之天下。永寧侯效仿暴秦,差矣!”

馬國璽背手不語,他總覺得,宣府鎮與暴秦還是有區別的,現今國朝積弊,便是相待地方過寬之故,若大明各地都有宣府鎮這樣的掌控力度,或者國朝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當然,他是城府頗深之人,老狐狸一個,內心不同意李邦華的觀點,面上還是笑呵呵道:“李公所言甚是。”

……

欽差大臣儀仗終於走到保安衛城,當然,吸取教訓後,李邦華一行人早不走道路中間了,而是自覺自願的靠右行走,倒沒有再形成交通混亂。

眼前一座雄偉的大城,周七裏有奇,不差過懷來路城,此城西北靠磨笄山,亦曰雞鳴山,又有鷂兒嶺,西南有涿鹿山。東面,南面皆曠野平原,有著東八裏、良田屯諸堡,算一占盡地利之良堡。

衛城守備徐祖成在東門外迎接,但李邦華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徐祖成面上客氣,實則冷淡,擺的接待宴席也是普通,事後儀金更沒有送一個銀圓。

事實上,王鬥治下體系,就沒有一個送儀金的。

李邦華還好,隨員部下,皆是憤憤不平,馬國璽有些尷尬,卻也不能說徐祖成什麽,畢竟面上規矩他已經到了。

而且,他與徐祖成現在都是閑官,兵備的權威早已蕩然無存。

徐祖成又是原來永寧侯王鬥上司,聯系密切,就算不升官,在保安衛城守備這個位置上,也可以養到老。事實上,徐祖成現在就是養老,每日優哉優哉,人又更胖了幾圈。

……

李邦華不知道的,他將要進城之時,從西門鎮海橋那方,奔來十幾騎快馬,個個都是十七、八歲的少年郎,個個身著勁裝,腰佩利劍,為首一人劍眉星目,英氣逼人,身旁還有一個臉形微圓,神采飛揚的年輕人。

寒風中,他們看著這方儀仗,個個雙目似要噴出火來,為首年輕人冷哼一聲:“此人便是那個‘宋太祖事周世宗豈又不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