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費用(第2/3頁)

“闖賊只是流竄,豪強卻是割據!”

魏藻德眼中神情冷如冰雪,他看著陳新甲大喝道:“爾意欲何為?陳新甲,可是當今的何進,欲招董賊進京哉?”

“問你如何剿滅流賊?”

陳新甲厲喝一聲,手指更直接指到魏藻德的鼻子上去。

他深呼一口氣,對著崇禎帝跪下道:“漢末唐末軍閥之亂,微臣豈又不知?然以史為鑒,地方編練新軍,卻可避免。督撫本是輪換,豈有長據掌兵實權?再則微臣之意,也是先京師後地方,強主幹而弱枝葉,定無前朝擁兵之禍,請陛下明察!”

崇禎帝看了他良久,緩緩道:“依你之意,京師該練多少兵,地方又該練多少兵?”

陳新甲說道:“臣有算過,山西鎮、陜西、湖廣、南直隸,最好各練一萬新軍,京師練五萬,京師練成後,再練地方。為新軍可用,可設練兵處,還可請永寧侯、或是薊北侯選派一些教官,臣想,永寧侯他們定會同意!”

崇禎帝有些心動,若能避免擁兵之禍,中樞又有一只可用強兵,他當然願意,崇禎帝聽說王鬥也是練兵與掌兵分開辦理,避免了兵為將用,還不影響到打仗,若將練兵處握在手中,此事大有可為。

對於讓王鬥選派教官,此事他也心動,雖朝中有壓制王鬥之意,但對他手中的好東西,如銃啊,炮啊,盔甲啊等等,中樞各人無不眼紅,工部還曾派人向王鬥索要威勁子藥配方,被王鬥斷然拒絕,差點就糧餉方面向王鬥伸手了。

魏藻德也啞了口,如陳新甲這樣說來,雖然自己還能挑刺,顯然皇帝與眾臣已是心動,畢竟仔細說來,還是利大於弊。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冷笑道:“說得輕巧,幾萬新軍說練就練,糧餉呢?兵員呢?還有原來京營怎麽辦?”

他大聲道:“王鬥的秘訣,乃良家子,分田地!從薊北侯、還有靖南伯、寧南伯經歷可以看出,要招良家子,首要田地,敢問田地何來?五萬新軍,一人五十畝,便要二百五十萬畝,京師這一片,有這麽多土地嗎?就算有,開墾費用又需多少?”

他說道:“還有新軍的糧餉呢?舊年徐光啟曾在山東練兵,以隊兵、鋒兵、壯士、上士四級選兵,不言上士每月便需兵餉四兩,便是區區隊兵,每月也需餉一兩五錢,這已是許多地方家丁的價格了!還有隊兵安家銀也需二十兩,五萬新軍隊兵,僅安家銀一次便需一百萬兩。他們的兵餉呢?每月也需七萬五千兩,一年便需九十萬兩!”

“他們還有盔甲,徐光啟言精甲一副需十六兩,茅元儀言一副不過三兩,到底是幾兩?”

他冷笑看了一眼工部尚書苑景文,說道:“折個中,算十兩好了,靖邊軍盡數精甲,中樞財力不足,但至少長槍兵需披甲吧?火銃兵就用棉甲好了,二萬五千副鐵甲,便需二十五萬兩銀子。一副棉甲三、五兩,二萬五千副,也需七到十萬兩!這甲胄總需更換,還得多預備些銀子……”

“長矛與腰刀還好,每把只需幾錢銀子,但鳥銃可不便宜!”

“精工打造的鳥銃,一般每杆需三到五兩銀子,人人都說東路火器好,他們一杆賣八兩,再配十發的威勁子藥上面,如果向他們買,幾萬杆鳥銃,二十幾萬兩銀子總是要,這裏算算多少銀子了?”

閣內君臣臉色難看,陳新甲欲言又止,聽魏藻德繼續道:“有了新軍,原來京營怎麽辦?十幾萬京營,雖然看起來價格比新軍便宜不少,但一年也需支米一百六十萬多石!誰都知道,京營人馬多占役、虛冒之弊,三大營兵力十幾萬,超過一半是老弱不說,余下多是將領勛戚虛冒吃餉,名冊上兵員,也不知多在何處做工。他們不會打仗,鬧事本事卻不小,整肅京營,歷來做了多少次了?崇禎二年李邦華也綜理過京營戎政,最後一樣無疾而終……”

魏藻德緩緩說著,他儀態頗佳,聲音富有磁性,畢竟是狀元出身,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

當然,魏藻德說這話風險不小,若是傳出閣去,會激起不小風波,這還肯定的,內閣中的事情,就象透明似的,不過能簡在帝心,魏藻德認為還是值得的。

而且他說的也是事實,崇禎二年時,崇禎帝大力支持李邦華整頓京營,一共淘汰京軍虛冒者四千五百余人,但遭到京師勛戚、太監,權貴們的激烈反撲,最後被勒令閑住。

李邦華辭京時,行李盡為地方所搶,屈辱歸鄉,如當時整頓驛站的刑科給事中劉懋一樣待遇。

試問有新軍在後,如何處理舊軍?按時發糧餉也罷了,如若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