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難解難分(第2/3頁)

“好!”

“左鎮說得好!”

堂內各官將紛紛喝彩,楊文嶽哈哈大笑,見勸說動了左良玉,內心也有一絲得意,虎大威與陳永福相視而笑,均覺左良玉這人雖不對付,但大關節上還是站得住的。

丁啟睿也非常歡喜,各鎮眾志成城,上下一心,此戰定能大敗流賊,他大聲道:“吾等盡忠於危急之秋,一段肝腸,當與河山不朽!”

接下來一團和氣,丁啟睿與楊文嶽你一句我一句,然後眾將偶爾插點嘴,將方略一一授定,決定盡出精銳,在朱仙鎮一帶與流賊拼個你死我活,丁啟睿更是起身下位,向眾人深深作揖:“事關皇明興廢,國朝安危,拜托諸君了!”

楊文嶽等神情嚴肅,虎大威,左良玉等也是一齊站定,眾人大吼:“願為朝廷效死!”

……

崇禎十五年九月初九日,丁啟睿率數鎮十余萬明軍,眾號四十萬,浩浩蕩蕩開到朱仙鎮一帶集結紮營,豎立高寨,決定在這廣闊的平原地帶與賊對壘,列陣槍戟相迎。

此時李自成等三家人馬,號稱百萬,同時逼到陳留,朱仙鎮一片,雙方在距離十裏各自下營,丁啟睿設大帳於朱仙鎮,李自成設老營於通許附近,沙河邊上,窩鋪營地無盡。

此時賊勢囂張,但官兵一樣士氣不弱,一場血戰不可避免。

無數人在關注這場生死存亡的大戰,官兵若勝,不但立解開封之圍,還能消滅流賊主力,為朝廷除去這心頭大患,李自成等若勝,則可擊潰明軍主力,流賊在中原再無敵手,開封城更成囊中之物。

崇禎十五年九月十一日,雙方出戰,排兵布陣,皆擺出決戰的態勢,明軍這方,以丁啟睿督標營、楊文嶽保定車營為中軍,左良玉、楊德政、方國安三鎮為左翼,虎大威、陳永福、姜名武三鎮為右翼。

這是丁啟睿考慮到左良玉等兵多而雜緣故,故將較多的兵馬放在左翼,虎大威等人兵少一些,但人馬精銳,居於一翼足矣,又有各鎮騎兵,當地雜兵居於後方,作為整個大陣的駐隊援兵。

為了鼓舞將士,丁啟睿親自擂鼓,大呼:“殺賊,殺賊!”

李自成還是老一套,以源源不斷的饑民沖陣,不過只以饑兵沖擊中軍,兩翼以騎攻擊,勢如潮湧。

作為觀察員,溫士彥居於中軍觀戰,身旁是觀察團一些贊畫、武官,那隊靖邊軍鳥銃兵,也隨在後方護衛,見雙方人潮如海,旌旗如林,充滿了戰意滔天的氣氛。

流賊一個又一個連綿大陣往前推進,最前方的,便是黑壓壓的饑民,然後是一個又一個的長矛軍陣,而己方中軍位置,萬名保定車兵嚴陣以待,他們一輛輛戰車排列,上面裝載的盡是各類佛郎機與滅虜炮。

對面的戰鼓聲響起,無數饑民呐喊一聲,全線如墻而進,人潮似的洶湧而來,保定車營訓練出眾,楊文嶽在上面澆灌了無數心血,親將丁虎,一樣是沙場老將,他們嚴整不動,就算流賊逼入一裏,仍然等待命令。

忽然中陣號炮一聲,各兵俱看旗所指處,一聲天鵝聲響起,中陣官兵無不大喝一聲:“虎!”

丁虎一把抽出自己戰刀,指向前方,尖利天鵝聲再響,瞬間霹靂炮聲大作。

楊文嶽大造戰車,更使用戰車高度不同來輪射火器,他全營戰車分為三號,一號居先者高二尺五寸,二號在後者,高三尺五寸,三號又在後者,高四尺五寸,這些戰車三層排列。

長號一聲先放頭號車炮,長號二聲,再放二號車炮,頭車得以灌藥備用,長號三聲放三號車炮,二號車得以灌藥,又重放頭號車炮,三軍從容安頓,炮聲源源不竭。

在一陣又一陣天鵝聲中,炮子如爆雨似的打出,沖陣的饑民死傷狼藉,很多還未沖到近前就全隊崩潰,許多炮子還射入後方的步陣中,打得跟在饑民後的流營步兵,也是一個跟一個崩潰。

就算有時炮子密度不足,一些瘋狂的饑民沖上來,但前層的戰車後方,每車均有隨車銃手四人,他們分作二班,每班二門,將自己三眼銃架在戰車上。

陣中擊金一聲,第一班各兵點放三眼銃一孔,一眼齊響,擊金二聲,點放第二孔,擊金第三聲,點放第三孔,然後第一班後退,第二班上前,三眼銃輪打不絕,將一浪浪饑民打倒陣前。

更有時吹天鵝聲,戰車上的火炮齊打一次霰彈……

身旁一靖邊軍贊畫見前方濃煙滾滾,流賊被火炮火銃擊死無數,哀嚎遍野,然後又一波流賊潰敗,陣後騎兵沖出追殺,不由贊道:“楊督這車營操練得真不錯,流賊想攻我中陣,怕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