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糜爛

八月初一日,歸德府城。

此地便是後世的商丘市,人傑地靈,千年來,湧現出大批帝王將相,名人豪傑。

孔子祖籍在此,劉邦在這裏斬蛇起事,張巡在此力抗安祿山十萬大軍,趙匡胤曾在這裏發跡,司馬相如、範仲淹、蘇軾等,都在此處留下痕跡。

不過這座城池,也是兵禍天災頻發之處,此時在城北拱辰門之上,歸德知府李振珽,正心情沉重地看著外間,數不盡的流賊,黑壓壓似乎將大地都鋪滿了。

舉目望去,不但鄉野的平原,便是外城,也被他們的兵馬占據。

歸德府城的布局,便是非常獨特的外圓內方樣式,城墻、城湖、城郭三位一體,猶如一枚巨大的“古銅錢幣”,弘治年建城時,便取象天法地、順天應地、取法自然之意。

嘉靖年又建城郭,兼為護城大堤之用,外城圓形,內城方形,最終形成外圓內方的獨特格局。

因有護城大堤,兼城池有巧妙的排水系統,就算黃河不定期的漫、溢、決口,也無法對歸德府城造成大的威脅。

不過城郭雖然寬厚,畢竟只是防水之用,大堤太長,高度也不夠,如需防守,城內兵力一樣不足,只得放棄,盡守內城,只余城南的雎陽古城南門。

好在府城城墻高厚,四面是護城河,南面更是寬闊,寬達一裏多,長近三裏。

雖是護城河,稱之湖泊更恰當,河水下面,淹沒著春秋宋國時都城、秦漢與隋唐時的睢陽城、宋朝時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時的歸德府城等六座古城。

所以雖然流賊日夜猛攻,府城還是防守到現在,不過最後能不能守住,李振珽心中沒底,東門,西門,北門,幾座城門處,河水都相對狹窄,而且長年幹旱,護城河水位枯竭不少。

流寇別的不多,就是人力多,他們日夜的推泥填河,慢慢護城河許多地段,快要被他們填上了。

“城池可以守住嗎?”

李振珽心中喃喃說道。

流賊攻城已經多日了,用盡了各種方法,護城河兩岸,盡是各種殘破的器械,人馬的屍體,特別城南外城古城墻外間,那片狹窄的地方,城墻下端,堆滿了流賊的屍體,流淌出的鮮血,甚至凝固成紅褐色。

流賊甚至動用船只,四面護城河中,頗留著一些破損的小船,還有內中的屍體。

正想著,腳步聲響起,一個身形壯實,頭頂輝纓,身罩戰袍的將軍來到李振珽身旁,卻是歸德府的楊參將。

此時他臉上帶著濃濃的疲憊之意,說道:“府尊,流賊攻城多日,然援兵遲遲沒有消息,末將擔憂……”

李振珽略心中一顫,這也是他擔心的。

眼下歸德府局勢,到處都是流寇,兵馬恐有數十萬之多,如此多的賊子,四面的官兵,個個心驚膽戰,能守住自己防地就不錯了,又談何前來救援?

依李振珽知道的,黃河對岸的山東地界,那些山東兵馬,只是隔河嚴守,對李振珽的請援,置之不理。

東面臨近的南直隸鳳陽府,鳳陽總督馬士英,也是嚴守防線,甚至將在廬州的總兵黃得功,調到中都,對歸德府的戰事,一樣不理,他當然振振有詞,他是鳳陽總督,河南之事,不歸他管轄。

他現在最擔憂的,反是流賊源源不斷進入徐州,若漕運阻斷,他這個鳳陽總督,也有責任,更是顧不上別人。

所以看來看去,四面竟無援兵,督師丁啟睿,領左良玉等人,在汝寧府磨磨蹭蹭,開封城的官將,也不知打著什麽主意,援救兵馬遲遲未來,現在更內外消息斷絕,不知外界之情。

歸德府城內,眼下唯有楊參將的營兵二千多,怪不得他心事重重,擔憂守不住城池。

沉默良久,回轉身來,眺望城南的張巡祠,李振珽最終慨然道:“不管有沒有援兵,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等身為地方父母,又豈能懼賊怕事?眼下百姓盡入保,內外城無隙地,吾等護衛鄉梓,義不容辭!昔年張中丞守睢陽,千古佳話,振珽不才,願效仿一二,便是死,也讓流賊知道,我大明並非無人。”

看李振珽決然神情,他已然須發皆白,舉止有若老頭,然楊參將知道的,李知府不過四十余,與自己年紀相當,觀其外貌,已若自己父親一般。

想想李知府平日做的一切,他心中熱浪湧起,他是耿直之人,大聲說道:“為國征戰,吾等本份,願執鞭墜鐙,跟隨府尊左右。”

李振珽深深施禮:“護土有責,拜托將軍了。”

一番話,反讓二人放下一切,最多,便是殉城戰死罷了。

他們更加仔細商議軍務,單純依靠官兵,兵力單薄,長久下去,是難以守住城池的,必須多建社兵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