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王樸的惱怒(第2/3頁)

王樸斷然下令正兵營出戰,只是他們雖然都是騎兵,其實騎射功夫,是不如草原騎兵的,馬術的嫻熟,也不能與之相比,也沒多大講究騎兵戰陣,下馬射箭,更射不過他們,所以一戰之下,落了下風。

王樸看了心疼,趕緊下令騎兵營回歸,聚於步陣內靠步兵掩護,靜待韃子的退走。

這也是此時中原騎兵的現狀,一般來說,明軍騎兵遇到蒙古騎兵或是清國騎兵,都是躲避於步軍車陣之內,曠野中四面結陣,步兵作戰勝利後,才沖出來追殺,很少有能力與之硬對硬。

如步兵在中,騎兵護在兩翼的戰術,明中葉後已經越來越少,能這樣打的騎兵,都是有名的強軍,大同軍雖然步兵戰力提高,然騎兵的戰鬥力,卻沒有提高上去。

關寧騎兵等雖有這個能力,主將卻舍不得下此本錢。

當日,大同軍受挫,雖然傷亡沒多少,然行軍能力,已經受到抑止。

六日,七日,大同軍都遭遇大股蒙騎圍攻,八日,又有大群蒙騎聚於四野,虎視眈眈,人數怕有四、五千之多,王樸不甘心這樣被纏,下令正兵營出戰,只是……

“可恨的韃子,可恨的鴉兵撒星陣!”

王樸高聲叫罵。

眼前情形,讓他惱火非常,就見一股股韃騎,從己方騎兵身旁掠過,他們成群結隊奔馳,每次弓弦響動,都是雨點般的箭矢射來,間中夾著一些飛斧,鐵骨朵等武器。

這些韃子騎術精湛,馬上種種動作匪夷所思,顛簸的馬背上,也個個準頭奇好,論騎射能力,大同軍騎兵哪如這些草原騎兵?己方的騎兵不斷中箭,射中對方人馬卻少。

可能跟滿洲韃子學習,他們的箭矢,也越來越多使用那種破甲與放血能力極強的箭支,箭頭個個大而沉,開有三棱似的血槽,好在正兵營將士盔甲精良,有效的減少了傷亡。

雙方打著打著,還很多人下馬作戰,互相射箭,或拼殺一起。

地面射箭,己方同樣不如這些韃子精準狠辣,唯有肉搏在一起還好,只是這種機會不多,雙方騎兵對戰,總體看來,己方雖然不是一邊倒被打,不過處於下風是明顯的。

王樸心急火燎,雖然這些年他對步兵的重視越高,不過骨子裏,正兵營的騎兵,才是他的心頭寶貝,眼看著損失越多,怎能不心疼?

他下令步兵支援,只是步兵一動,韃騎快速從兩翼沖來,甚至繞到後背去,王樸只能下令步兵停止,原地結陣防守,最後,更無奈的鳴金收兵,讓騎兵營回來,讓步兵四面保護。

王樸這奮起勇氣的一戰,顯而易見又失敗了,此戰騎兵傷亡二百多,損失戰馬一百多匹,讓他內心疼楚難言,再損耗個幾次,自己的騎兵不就完了?他是萬萬不肯再讓正兵營出戰。

大同軍結陣四面嚴守,全軍龜縮陣內,內中除了騎兵,還有眾多運送輜重的民夫心驚膽戰站著,他們從初時的興高采烈,到現在的內心惶恐,心境的變化,只是短短數日之間。

唉,韃子果然兇悍啊,看來這出塞就是個錯誤。

大同軍結陣後,數千蒙騎沒再進攻,他們也知道面前的明軍今非昔比,個個手上有犀利的宣鎮鳥銃,百步可破重甲,當然不會冒然沖上送死。

不過依事前的計劃,將大同軍,靖邊軍等纏在路上就是勝利,最好他們一個月的路程走上一年半載,這樣他們還沒走到歸化城,自己就退兵了。

最好他們走到一大半路時,糧草匱乏,無以為續,或許可令其全軍覆沒。

此後雙方隔著軍陣大眼瞪小眼,彼此沒有再戰,不過不代表四面的韃子就靜止不動。

還是有一些小股的蒙騎繞著軍陣奔馳,一邊怪叫,有時沖上來射上幾箭,給陣內大同軍壓力同時,試圖吸引他們開銃,而大群的騎兵,則在後方虎視眈眈,隨時而動。

夾著勝利余威,這些韃騎張牙舞爪的樣子,還是很嚇人的,被他們惡毒的,沒有人性的眼神看上,似乎都會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不過大同軍新兵營已經鍛煉出來,特別他們中很多人經過錦州血戰,心理素質很好,除了少數經不起引誘者開了幾銃,大部分銃兵都是持銃嚴陣以待,讓四面的韃子無機可乘。

似乎感覺這路明軍與眾不同,雙方僵持半個時辰後,呼哨聲四聲,吼吼的聲音中,困陣的數千蒙騎,四散而走,轉眼間,就沒入丘陵樹叢不見。

看韃子退走,王樸恢復了神采,不過他臉色很不好,心情很差勁,招集各營官將就是一陣大罵:“一群飯桶,一幫吃齋的廢物,你們是怎麽搞的嘛……想我王樸縱橫南北,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更在女兒河邊令韃虜聞風喪膽,怎麽現在仗打成這樣?……我大同軍的威名,都被你們丟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