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四棱銃劍(第2/3頁)

不是那種扁平的刺刀,而是整體都圓滾滾的,劍身觀之,便若一尖長的鐵棍,劍身前端約三分之二地方,都開有血槽,倒象莫辛那幹四棱刺。

這是集體討論的結果,無奈下的選擇。

金屬加工工藝不夠先進,又需要結構強度,必然會設計成這個形狀,1688年,法國陸軍元帥戴沃邦設計出套筒式刺刀,靠槍管上的卡筍和刺刀上的卡槽將刺刀固定,截面呈十字棱形,便是這個樣子。

最早,歐美國家都使用過三棱刺、或四棱刺,不過隨著煉鋼工藝的提高,這種功能單一的軍刺很快被淘汰。

畢竟,白刃戰中,軍刺只能刺,不能切割,而扁平似刺刀刺空後,往回收槍的時候,還可以切割,盡早一步進入二次進攻,而且扁平刺刀,還有多種求生功能,軍刺被淘汰,這是必然。

當然,三棱刺或四棱刺也有優勢,就是刀體強度比扁平刺刀大,又好打造,經試驗,靖邊軍銃劍,可以刺穿盔甲,也不容易折斷,只要不是對上狼牙棒,大棍等武器,還有很有戰鬥力的。

雖說這銃劍功能單一,未來有可能被淘汰,不過那是長久以後的事,目前來說,還是合適的,所謂的求生功能,便交給靖邊軍人人都有的解首刀吧。

……

崇禎十五年,四月,東路。

得得聲音,十幾匹快馬,順著平整的道路,奔向了香營山住宅區。

馬上各人,個個身著錦衣,頭戴三山帽,別著腰刀,他們鮮衣怒馬,個個靖邊軍軍官打扮,沿途所見之人,無不投去羨慕的目光。

很快的,眾人奔到一處山腳下,一條河流環繞而過,沿著山邊與河水邊,一座座宅院林立,宅院間,皆以青石板與鵝卵石道路連接,景色秀美。

這裏,便是靖邊軍軍官居所之一。

永寧城內,居住的軍官太多了,所以幕府後勤司,便在香營山建造了一片宅院,此處南離永寧城,東離劉斌堡不遠,加上依山傍水,背靠山峰,確實是一處妙處。

走在這裏,盡是衣著光鮮的男女,還有孩童們,依靖邊軍的福利,把總級別的軍官,可以免費分房,當然,只是普通標準的四合院,想要更好的,自己買吧,不過價格上優惠不少。

還有甲長與隊官級別,想要宅院,也必需自己購買,不過眼前一座座帶有後院花園假山的宅所,若放在外界,至少價格要翻個兩倍,這也是靖邊軍的福利之一。

而且,各軍官還可使用功勛購買,在靖邊軍中,功勛妙用很多,還可換成金錢使用。

然而金錢,卻不能購買功勛,所以靖邊軍戰士,沒人願意將功勛值換成金錢的,對他們來說,便是甲長與隊官,想要購買一座宅院,並不是難事。

沿著鵝卵石道路,還有石橋,眾人策馬到達對岸,這片宅院,並未修什麽圍墻,現在東路越來越太平,很多富戶百姓,紛紛在城外修建花園宅院,都不建什麽圍墻之類。

“啊哈,光宗耀祖啊。”

羅良佐的肥胖身軀,穿著錦衣,戴著三山帽,顯得頗有氣勢,他策在馬上,沿途,已經不知吼叫多少次了。

“真是光宗耀祖,足足五百畝良田,我老羅家祖祖輩輩,就數我羅良佐最有出息,哼,小時老爹還嫌我吃得多,幸好十歲的時候,城內的黃大仙給我算過命,掐指一算,就說我會有飛黃騰達的一日,果然不錯啊……”

聽他的嚎叫,沿途聽到的人,都露出會心的微笑。

年初的時候,靖邊軍的功勛開始兌換,依功勛計算,一百點功勛值,可以兌換塞外良田一百畝,或是草場山地五百畝,這樣一批批的進行,還可休假多日,親自到塞外目睹。

眼下靖邊軍很多低級軍官,普遍的,都擁有了良田數百畝,便是擁有千畝土地,也是等閑。

土地,便是千百年來,中國之民的夢想,心下處最深的熱誠,王鬥也不擔心各人小富即安的心理,若想退役,參軍滿三年,立時便可申請退役,而他們的位置,也立時會被後來之人補上,並不會有人才的缺乏。

而且王鬥認為,進進退退,也可保持流水不腐,使軍隊,長久的保持活力與生命力。

若沒了進取之心,又占著茅坑不拉屎,反而不是好事。

精瘦的賴得祥,策在馬上,同樣哆嗦:“好家夥,我四百五十點功勛,二百五十點,換成良田,二百點,換了四百畝草場,我一定要養很多牛,很多羊,還有雞鴨鵝……”

武定國大哭道:“二百點功勛,就是良田二百畝,便是村裏以前佃租的那個財主,田地也沒有我的一半多,可惜爹娘看不到,我光宗耀祖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