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四棱銃劍

賈家營軍工廠屬於後勤司管理,沿著河水的兩岸,共設立水力鉆床一百座,為了提高水流的穩定性,河床上,建有水壩。

王鬥到了這裏,就見沿著河岸,長長的工棚排列,工棚內,擺放著一架架鉆床,河水流過,鉆頭便不停的旋轉。

這些個鉆床,受力的部件,全部換成了青銅。

還有旋轉的承軸,一樣換成青銅,比以往的木制結構,承受力,還有使用壽命,都提高了不少。

每台鉆床的後方不遠,擺放著大箱,上面放著一根根鉆好的銃管,王鬥隨便走到一個箱前,拿起一根銃管,就見鉆孔平滑,均勻,王鬥不由點了點頭。

齊天良介紹,由於使用多年,又因為建壩,鉆床的調速問題基本解決,加上豐富經驗的工匠增多,現在水力鉆床一百架,一個月至少可以鉆取銃管七百根,比往常的五百根提高不少。

而且鉆具的損耗率,銃管的報廢率,更是下降不少,需要看管的人手,更少。

王鬥頗為滿意,使用機器,就是比使用人手,來得有效,穩定,只可惜河水受季節性影響大,枯水期間,比較麻煩。

賈家營軍工廠,除了打制鳥銃,還生產盔甲與兵器。

打制盔甲並不簡單,宋時的步人甲,甲葉達一千八百多枚,還有穿孔,細磨多道工序,制造一副鎧甲,需要近月時間,西方的板甲,制造一副,同樣要一個月時間。

大明的盔甲,雖然簡化不少,要成形一副,仍然不是簡單的事情。

穿過一些廠房,裏面頗多的軍婦,大明與靖邊軍內中鑲鐵的盔甲,縫制與鑲嵌,需要耐心,這方面,大老爺們,比不過婦女同志有優勢,內中的軍婦,舜鄉堡時代,一些人,就在盔甲廠做事,紛紛成為各級管事。

她們收入都不錯,有些人,甚至收入比家中男人還高,這女人收入比男人高,不免產生了一些家庭糾紛,男高女低,是和諧的關鍵,女高男低,大部分是悲劇。

當然,讓她們放棄豐厚的收入是不可能的,裏甲長們調節時,只能督促她們家中的男人努力了。

叮叮當當的打鐵聲傳來,走到一處頗大的廠棚,這裏熱氣逼人,火光四濺,這裏,便是王鬥開設的,最主要打造銃劍的地方。

廠棚內,聚集了眾多的軍匠,來來往往的忙活著,他們分為多組,每組,都有經驗豐富的管事與老匠,他們負責打造一些關鍵部位,還有武器打造後的質量檢查,個個非常仔細。

畢竟,靖邊軍制度嚴格,武器不合格,事後追究的人員之一,便會到達他們頭上。

這些管事,他們戴的頭上狐帽顏色,還有罩衣兩肩、領上,鑲邊顏色也與普通軍匠不同,處處體現出等級。

穿行在廠棚內,軍匠們忙個不停,個個聚精會神,甚至沒注意到巡視的王鬥等人,走到後方倉庫,一箱箱的銃劍,也擡過來堆上。

武器入庫,還需要經過一次的檢查關口,這些銃劍,質量的標準之一,便是套口大小,需要附合一定的標準,使用時,可以勞勞套到銃管上,不能大了或是小了。

不過檢查的結果,除極少數,基本上附合標準,這也是王鬥早早實行武器標準化,使用明初度量衡的成果。

明初的度量衡,是非常規範的,早在洪武元年,明太祖就令鑄鐵斛鬥升,用以校勘,降其式於天下,各商行店鋪使用的度量衡器,必須赴官府印烙,鄉鎮百姓使用的斛鬥秤尺,也要與官方頒發的相同才許使用。

大明度量衡管理完備,誤差極微,大的方面,從丈、尺、寸,小的方面,從分、厘、毫、秒,甚至到忽,營造尺、裁衣尺上,都有精細刻算。

雖說隨著商業活躍,商人們勾結官僚地主,恣意增大度量衡器具,造成一定混亂,不過只要恢復到明太祖時的度量衡標準,用來制造武器,便沒有絲毫問題,零件標準化更沒有問題。

早在舜鄉堡時代,王鬥便是依明初度量衡打造武器,這也是他軍中武器精良的原因之一。

王鬥也不認為,自己打制個鳥銃、銃劍,還要精確到秒,甚至忽的,眼前的標準,已經足夠用了。

那些負責銃劍質量檢查人員,便是各人持著鳥銃,將銃劍一一套上,感受銃劍合度,還有若幹道程序,方能入庫,他們也不敢馬虎,一旦出事,輕則失去飯碗,重則下獄,由不得不小心。

而打制出精良武器,各人則有獎勵,此消彼長下,靖邊軍武器名聞遐邇,就可以理解了。

王鬥取起一把銃劍觀看,感覺放在手上,還是有些沉沉的,這銃劍,除了套筒與前方弧起圓滾滾部位,余者部位,與印象中的刺刀有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