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任期、勛階(第3/3頁)

所以王鬥,決定作出改變,將麾下軍人,他們的職務,與背後散階、勛級等代遇掛勾起來,增強他們的榮譽,還有實際的收獲。

靖邊軍與大明別部一樣,可分小兵,甲長,隊官,把總,千總,遊擊,參將,副將,總兵幾級。

所以依軍職等級,王鬥作出如下決定,設校尉、都尉、將軍三級。

士兵的勛階,為下士,中士,上士三級,普通士兵者,便為下士,中士為伍長,上士為甲長,對應技藝三等。

若有甲長兼副隊官的,可授準校尉。

隊官可授校尉、有隊官兼副把總的,可授右校尉,把總可授左校尉。

若有把總兼副千總的,可授準都尉。

千總可授都尉、遊擊可授右都尉,參將可授左都尉,副將可授上都尉。

靖邊軍中,唯有總兵,方能授將軍,分右將軍,左將軍,上將軍,大將軍幾等。

因為守備,不在營兵編制之內,一般分守城池,看情況,領軍馬一、二千多人不等,算獨掌一地,所以與遊擊一樣,可授右都尉。

此些勛階之設,王鬥參考了大明武散階、武勛制,只是若依大明武散階,一個千總,都可授將軍了,真是校尉多如狗,將軍滿地走,所以作罷。

若依大明武勛制,隊官以下的士兵,就沒有勛級參考,護軍、柱國、光祿大夫之類的稱呼,王鬥也不喜,所以還是中和一下,往下,設下士,中士,上士三級,頂上,設將軍四級。

而授將軍後,便可加各類美號、尊號,很遺憾,目前王鬥麾下,還一個將軍都沒有。

當然,如與報紙發行的欲擒故縱一樣,王鬥並不打算立時在軍中推廣勛階,唯有先追授以往戰死的將士,因傷退役的將士,還有軍中功勛卓著各將各兵。

如此,他們的相應待遇,賞賜,還有功勛值等分配上,都與眾不同,更可吸引,眾將士好武好戰,渴戰之心。

崇禎十五年正月初九日,靖邊軍軍營。

儀仗隊整齊的踏步後,火銃鳴響,春寒料峭,寒風中,一方是整齊列陣的靖邊軍將士,一方是密密麻麻遼東此戰,還有以往傷亡將士的家屬,此外,還有眾多前來觀禮的民眾。

李小娘子抺著淚,她的兒子韓厚,乖巧地站在身旁,旁邊是鄭娘子等人,又旁邊,有楊通遺孀劉氏等人。

前方高台,隱隱聲音傳來:“追授……韓仲,左都尉勛階,楊通……右都尉勛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