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血河(上)(第3/4頁)

他看向王鬥,已是換上溫和的神情,嘆道:“先前,本監誤解了永寧侯,有不當的地方,還請永寧侯多多包涵。”

王鬥微笑道:“杜鎮監言重了,鎮監德高望重,以後在鎮城,還需鎮監多多提攜啊。”

二人這邊互相吹捧,隱隱形成同盟,那方的朱之馮也是怒不可遏,同時一陣心傷,早知宣大腐爛,未想如此離譜,自己在鎮城整頓政事軍伍,眼下看來,都只是皮毛,更多是無用功,國事如此,讓他如何不心傷?

看朱之馮雙手顫抖,悲憤欲絕的樣子,王鬥也是嘆息。

山西與宣大三鎮,算是閹黨官將的核心之地,朱之馮身為無黨派人士,在宣大這塊地方,本來就得不到什麽支持,他銳意進取,觸動當地的利益集團,更是不可避免得罪一大批人。

他越是剛正,得罪的人越多,如他這種人物,在明末處處是濁流之地,是難以生存的,歷史上李自成進逼宣府後,杜勛降,總兵王承胤降,舉城皆降,朱之馮親自點炮,反被左右扯開,最後朱之馮自縊死,屍體被闖兵棄於濠中。

“宣大總督紀軍門,已然同意本侯之舉,杜鎮監,朱軍門,這些跙蟲,已然毀壞了大明的根基,他們飽讀聖人之書,不思報效,反處處在挖這個國家的墻腳,眼睜睜看著百姓沒了活路,絲毫不為所動,他們是國家的蠹蟲,不除之,國事又如何好轉?”

“當然。”

王鬥說道:“紀軍門的檄令,本侯己在上面附署,此事非同小可,若二位不贊同附署,本侯也深為理解,不會怪罪於二位。”

朱之馮的臉,鐵青得已然黑了,他最後喟然長嘆:“永寧侯說得對啊,國朝到現在,疾病重重,從上到下已然腐爛,不施以雷霆,如何還大明以朗朗睛天?”

他決然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抓捕宣鎮的奸商文令,本撫也會附署!”

看這老頭堅決的神情,王鬥點頭,明知道一旦行動,便是彈劾攻擊如雲,明槍暗箭,層出不窮,朱之馮還義無反顧,不得不讓人欽佩,大明現在雖然陰霾重重,然其中不無閃光之處,就是因為有朱之馮這樣的人。

不但朱之馮,還有蔡懋德,衛景瑗,還有很多很多人,這些人,有無黨派人士,有東林黨,有閹黨,如衛景瑗是閹黨,蔡懋德是東林黨,盧象升、孫承宗,也是東林黨,就因為這些忠義英烈在,大明在歷史上才讓人懷念。

當然,他們中,都有敗類,如東林黨大員,水太涼錢謙益,也有閹黨骨幹,首倡剃發,帶頭易服孫之獬。

而能克服家族與國家的重輕沖突,這些正宗的儒家子弟,讓人佩服,明亡後,各類戰死,自盡死等大明官將,追謚可考者超過八千人,相比滿清滅亡時遺老發出的哀嘆:“……國家養士二百年之報,如此結局,尚何言哉?”

大宋與大明,國家養士,還是成功的。

王鬥的原則,就是,不論東林黨,閹黨,無黨派人士,不管哪個黨,忠義為國的,他就敬佩,反之,他就鄙夷。

聽了朱之馮的話,王鬥高興道:“好,當與朱公共進退,在宣鎮同心協力,使之成為大明的桃源之地。”

杜勛則有些猶豫,不知是否該附署自己名字,他想拿那二十萬兩銀子,又擔憂種種後果。

不過朱之馮隨後的話,卻讓王鬥黑了臉。

就見他正色對王鬥道:“查禁奸商後,所獲銀子財帛等,應盡數上繳國庫為好,我輩身為人臣,豈能私藏私侵,私取一分一毫,做這等不忠不義之舉?”

“永寧侯身為宣鎮總兵,抓捕宣鎮奸商,名正言順,然若越界過河,前往大同,山西二鎮,雖有紀軍門文書,終是不好,本撫之意,當請旨裁決,三司定議為佳……”

……

二十四日,卯時。

離臘月已經不遠,天氣酷冷,昨夜北風,將一些殘雪凍成堅冰,此時風卷殘雲,旌旗獵獵,“嗚……嗚……嗚……”悠長的號聲鳴響,一個個黑壓壓的軍陣集結,不斷的往遠方綿延。

大軍如此威勢,杜勛看得不由變色,他可以清楚聽到自己及隨從們粗重的喘氣聲音。

昨日匆匆,他還沒多少注意靖邊軍的軍伍,此時仔細觀看,如此強悍軍伍,直讓人見之心驚膽戰,他暗驚,昨日自己竟對王鬥咆哮,還好王鬥克制自己,否則……

隨後心下一松,王鬥如此強軍,看來自己與永寧侯合作,是個明智的選擇,便是事後言官禦史攻擊,自己或許可以從容避過,心安理得的拿錢享受啊。

二十萬兩銀子啊,自己到宣鎮後,拼命的撈錢,結果才多少?完全值得自己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