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責問(第2/3頁)

雖說賴天祿人等各堡兵馬算起來,達到數萬之多,不過王鬥相信,以靖邊軍一營兵馬,足以將他們全部擊潰。

更不用說,這些官將得到消息,然後各路聯絡,集結等,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有些兵馬,也不是說拉出,就可以拉出的,最後等他們匯合,事情早已塵埃落定。

而從懷來等處到達張家口,路程不過百多裏,官道也相對好走,攜帶火炮,還是可以的。

“張家口行動,需得快速,情報司也在堡內安排人手,介時可以開門內應!”

塞外之行,溫方亮與高史銀繳獲騾馬甚多,這些馬匹暫時沒有安置分配,所以左營將士,便是乙等軍,也人人有馬,塞外一行,他們也鍛煉出來,雖然騎術不甚高明,但人人騎馬,已經沒有問題。

“靖邊軍右衛白虎營將官鐘顯才,率營內甲等軍,隨王徵等大同鎮兄弟,前往大同,查抄各奸商在大同城內外的商鋪財帛,介時,棄暗投明的王氏商人們,作為帶路之人……”

本來大同鎮之事,王鬥想交由王樸全權處理,不過王樸堅持要靖邊軍一部隨行,王鬥便作出上面安排。

而在王鬥說話的時候,王樸的臉,也是崩得緊緊的,親將王徵人等,更是忽忽喘氣。

事實若一成立,他們便與大明許多官商決裂,以後朝野嘩然,輿論攻擊,明槍暗箭自然不用說,不過王樸也想清楚了,若不如此,便是與王鬥為敵,這個事實更可怕,而且二者還是鄰鎮。

王家,在大同鎮勢力本來就大,掃空各大商賈在大同勢力後,以後家族商事勢力更加坐大,反正因為與王鬥走得近,現在也是冷藏,就安心在大同做土皇帝,別的也不多想了。

再說,只要權雄勢大,強悍兵馬在手,最終,各方還是要拉攏他。

“中軍騎兵營將官李光衡率騎兵,前鋒朱雀營將官高史銀,後衛玄武營將官韓朝,各率營內甲等軍,協同李雲曙等兄弟,一部分大同鎮兄弟,前往太原各處,抓捕奸商,查抄各賊家產!”

“以上,皆鎮撫司官將隨行,監督軍紀,核記繳獲。”

李雲曙面色凝重,重重地點了點頭。

對他們山西鎮兵馬來說,大多駐守鎮內邊塞,如寧武關,偏頭關,河曲,保德,鎮西衛等處,與山右八大家聯系不大,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聯系,一些將官,平日也收取那些商人的孝敬,特別晉西與陜西等地商人勢力孝敬。

經過遼東大戰,山西鎮余下兵馬本來就不多,此次行動,也需要經過挑選,與那些商人關系重的官將,都挑了出來,不參與行動。

雖然此次後果頗重,不過兩害相權後,李雲曙等山西鎮將官,還是決定加入王鬥這方。

看到東路現狀,他們也對未來前途充滿信心,王鬥已經向他們描繪了一個大大的畫餅,未來他們所獲得的,將大大超出他們所失去的,更不用說,查禁奸商後,他們立時就可以分到不少好處。

當然,因為山西鎮兵馬較少,特別騎兵較少,所以此次行動,他們大多體現一個帶路與勸通各處的功能。

具體行動,由靖邊軍與大同軍執行。

山西鎮管轄區包含太原等處,向來各方勢力紛亂如麻,若僅以山西鎮兵馬行動,難免他們中某些人會放水,或是事前通氣告密,便是山西鎮行動大軍通過重重挑選,也難免如此。

李雲曙明白這一點,所以自告奮勇,提出讓靖邊軍與大同軍協同參與。

特別靖邊軍的參與,監督嚴明軍紀同時,還可防止到時火拼,某些地方潰兵,趁機禍害騷亂地方。

畢竟是山西鎮官將,雖然決定對奸商出手,然對防區當地,還是有感情的。

李雲曙快速進入角色,他看著地圖上平型關,太原,榆次,太谷,介休,平陽等處城池,沉吟道:“商戰失敗後,各奸商想必逃回了老巢,他們在地方勢力極大,抓捕他們前,極可能說動當地守將,負隅頑抗,甚至煽動當地百姓作為肉盾。”

“若他們依城堅守,不說太原,便是平遙,太谷等地,皆是城池深厚,一時半會想要攻下來,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最好事前有總督,巡撫的手書檄令,取得名義,在當地也有內應,可以打開城門。”

王鬥點頭,明末的大商人,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官商將一體,他們的勢力,是後人難以想象的,他們所居的城池,當地的守將官兵,不是與他們聯系密切,便是買官買將,屬於他們的族人,滅族大禍在前,自然是拼死守城抵抗了。

歷史上大同總兵姜瓖,先降李自成,後降滿清,後來又反清,曾經重兵攻打太原,當地的晉商,就是重金賄賂守將,還有招募自己家丁族人死守,最後等來了清國援兵,擊潰了姜瓖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