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心中的文明

二十四日到達的捷報,果然讓崇禎帝欣喜若狂,龍顏大悅,朝野上下,也是歡騰一片。

崇禎帝除立時下旨,犒勞三軍,讓天使王德化速歸外,還立時告捷太廟,百官同樣獻來賀表,自內閣首輔周延儒起,閣員,京官,京畿各處,還有地方官府,紛紛獻表,如雨點似的飛向京師。

消息傳到東路,同樣路內各州縣城堡鞭炮徹夜不停,眾多幕府官將,吏員,齊齊到大將軍府向太伯夫人,伯夫人祝賀,東路軍民,歡欣鼓舞。

遼東大捷的消息,也讓京師原本沉悶緊張的氣氛一掃而空,數日間,不知多少茶樓酒肆生意火爆,各個說書人,連夜緊急構思,演化出超過百計的說書版本,每日聽者如潮。

國戰的勝利,讓大明一掃多年面對韃虜的頹勢,眾多士子吐氣揚眉,二十四日這天,不知多少人喝醉,便是深夜,街頭巷尾,仍有成群士人仗劍而歌,踏街遊行。

形勢一片大好下,眾人直拾對遼東戰局的信心,很多人已經發出三年平遼,直搗黃龍的呐喊,前方可能的傷亡,也被眾人有意忽略了。

此次國戰大勝,讓君臣上下喜悅無比,很多人被勝利沖昏腦袋,當然,不是沒有“理智”之人,比若戶部尚書李待問,吏部尚書李日宣人等,就言財政入不敷出,遼東援兵不可久持,需立時班師回朝。

他們或許真是考慮政財困難,又或許是看不慣陳新甲那得意洋洋,被皇上連連召對殷切的樣子,總之這一桶冷水潑下來,讓許多人清醒過來,戰事己定,該班師退兵的聲音又大起來。

崇禎帝也回醒過來,他何嘗沒有乘勝追擊,直搗黃龍,再與諸君共飲的心思?

只是現實不許可啊,十數萬援兵聚在遼東,每日糧餉何其之大?還有,流賊的日漸猖獗,也讓皇帝食不甘味,睡不安心,此時闖賊再次團團圍困洛陽,日夜攻打,各處饑民同樣四起,崇禎帝又豈能心安?

放眼大明各處,除了邊鎮大軍,又有哪只軍隊可以剿滅流賊?所以,班師回朝是必然。

還有,眼下只是粗略捷報,待詳細戰報遞來,軍中傷亡想必也不少,這都是讓他憂愁之事。

……

崇禎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經過數日“和氣”的商議,義州的繳獲分配,眾人終於理順清楚,城內有屯糧與豆料達八萬多石,王鬥分到六成,余者四成,由各個官將分配處理。

起初,王鬥言自己只需拿三成,遭到眾人一致反對,楊國柱,王樸,符應崇第一個不贊同,皆言忠勇伯勞苦功高,這些糧草也是靖邊軍繳獲的,他不拿大頭,天理難容。

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力挺忠貞伯等人意見,此時援兵大將已經所剩不多了,密雲總兵唐通更是被別人忽視,吳三桂同樣默然,因此這個分配方案,就這樣定下來。

不過王鬥慷慨,還是拿出一成,贈送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王承恩,還有天使王德化等人,免去余者將官另掏腰包的苦處。

其實對義州繳獲,不是沒有官將議論,感覺這個收獲不合常理,賊兵退走,竟然不焚燒糧草,完好無缺的留給靖邊軍,實是讓人聯想翩翩。

不過各官將瓜分收獲完畢,異口同聲,言稱此定為奴酋詭計,王師不可中計,有敢流言者,皆以賊奴細作處置,這種議論,便慢慢消散下去。

眾將這種態度,讓王鬥欣慰,此時奴賊己退,眾官將沒了眾志成城之心,想必各種矛盾便會浮出,這種流言便是其中之一,自己雖然不懼,不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是那皇太極退走之時還擺自己一道,實是可恨!

還有,錦州之戰,靖邊軍繳獲漢八旗火炮火銃頗多,那些沉重的火炮,千裏迢迢帶回東路,是不現實的,再者,王鬥也看不上這些笨拙難言的重炮。

靖邊軍眾將商議後也認為,若將這些紅夷重炮盡數帶回東路,定讓皇上與朝中群臣憂懼不安,還是拿來送出做人情吧,當然,該交換的好處必不可少。

這也是許多官將在義州繳獲上退讓的原因,那些火炮火銃王鬥看不上眼,別的官將可是當作寶貝。

這些火器雖然沒有靖邊軍的精良,但比起許多明軍火器已經難得,至少沒有炸膛的危險,可稱利器。

對這些火器,不言洪承疇等人,楊國柱,王樸,符應崇,曹變蛟,王廷臣,吳三桂,劉肇基,唐通,甚至眾多的遼東本地官將都是眼熱,個個都想要。

那些重炮,王鬥己決意交由朝廷處置,當然,就算交歸朝廷處置,王鬥的意見,也是重之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