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大決戰(下)(第3/6頁)

看著王鬥威嚴而平靜的臉容,他忽然發現,自己距離王鬥越來越遠。

或許,最後只能仰望他的背影吧。

洪承疇坐著不動,表情仍是從容淡定,然他右手略微顫動,卻顯示他內心的不平靜。

他忽然有些後悔,把軍略安排,交由王鬥處置。

三言兩語,王鬥的手就伸向了四面八方,真是見洞就鉆。

一片寂靜中,王鬥忽然看向遼東巡撫邱民仰,輕喝道:“遼東巡撫何在?”

邱民仰一愣,出列道:“下官在!”

王鬥看著他道:“邱軍門,此次吳,馬,唐三位將軍,還有錦州城下,小淩河畔戰事,便由你節制指揮,務必激勵將士,奮勇殺敵!”

雙方決戰,小淩河與錦州戰事,己成片場小段,不是關鍵所在,不過仍然不可掉以輕心,邱民仰為人克板嚴厲,有他坐鎮指揮,王鬥還是放心的。

邱民仰心中湧起怪異的感覺,大明多少年了,還是第一個武人指揮他這一方巡撫大員。

不過他面無表情,只是嚴正拱手:“下官領命。”

他退了回去,感覺無數人的目光,注目自己臉上,有些火辣辣的,心中那種怪異感覺,更是始終排遣不去。

遼東巡撫節制指揮,吳三桂,馬科三人倒不以為意,如他們這種總兵,若沒有文臣坐鎮指揮,反倒心下不安。只是有些目瞪口呆,看著王鬥將邱民仰這等大員指揮得團團轉。

王樸與符應崇驚訝之余,洋洋得意,忠勇伯水漲船高,前途不可限量,眼下連文官大員,都要聽從他的指揮,深覺與王鬥站在同一陣線的明智。

場中靖邊軍各將,也是人人自豪,大明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巡撫級別大員,被自家大將軍,呼喝指揮。

場中各文臣,更是神情復雜,各武臣交流眼色,只有王鬥平靜,他指揮若定,仍然有條不紊的安排調遣。

兵備張鬥、蔡懋德等人,王鬥也安排有要務,防守松山堡,還有娘娘宮等處漁場。

清軍若從杏山等地包抄,或許會有一些精騎,越過杏山,直逼明軍腹心要地,大軍作戰在外,娘娘宮等處不免空虛。所以這些民夫商隊聚集密處,也需深挖壕溝,豎立堅寨,堅壁清野,嚴防死守。

有遼東巡撫邱民仰在先,張鬥、蔡懋德等人被王鬥指揮在後,倒沒覺得不可接受,安靜領命,又安靜地退了回去。再想想王鬥其實大半不算武人,心下更是袒然。

王鬥掃了他們一眼,說起遼東這些文臣官吏們,便是歷史上,他們也大多表現出眾,對大明盡了他們的心力,除了洪承疇,盡數為國盡忠,反倒武將敗類層出不窮。

最後王鬥說道:“余下各將,便隨本伯與洪督,逼向錦昌堡、伊家嶺,與奴決戰!”

指著沙盤,他嚴正說道:“北岸決戰,便是此場大戰關鍵,聚集的韃子兵馬最多,能不能取勝,就看這場大戰了。”

他沉吟:“錦昌堡之下,地勢平坦,有利賊奴大眾騎兵,所以這方之地,以防守為主,神機營神威大將軍炮二十門,大量的火箭車,臼炮,神火飛鴉等利器,可以布置此處。”

王鬥指揮喝令,各文官武將大聲喝應,靜坐不語,差點邊緣化的洪承疇,此時他目光從王鬥身上收回,輕咳一聲,出聲說道:“現匯集遼東的戰車,也可大部布置該處,約可集結上千門的佛郎機炮!”

王鬥在黃土嶺平川的大勝,以優勢火力,轟散東奴鐵騎的經驗,得到眾人廣泛認同,所以對付清國騎兵,便是炮轟,再以騎沖,這個眾人都沒有異議。

而敵騎攻擊,可能出發地兩處,一是錦昌堡,二是錦州城南的小淩河西岸,這些地帶,離女兒河差不多都是二十裏,可供騎兵布置的場所,非常廣闊。

而若以軍事上計較,小淩河西岸原非敵騎理想的聚集之所,因為河流對岸就是錦州城,城內守軍,有可能渡過河流夾攻。

只是哨探得知,清軍大營撤後,該段河流,河面浮橋皆己毀去,此時錦州城的祖大壽等人,連使用的柴木都是不足,更不用說找來材料搭建浮橋。

他們若從城西出門,便要面對城下二紅旗清兵,還有錦昌堡的清騎,所以小淩河西岸,也可能成為清騎布置之所。

忠貞伯楊國柱,更看著沙盤沉思:“北岸大戰關鍵,還是布置在伊家嶺等處的漢八旗軍隊,若能擊潰漢軍旗,介時可從左翼包抄,夾攻敵騎……只是此地起伏,地表坑窪,溝壑田地眾多,戰車土車都難以通行,東奴的烏真哈超炮營,他們的銃兵……”

眾人看著伊家嶺,也是眉頭緊皺,看得出來,孔有德等人兵馬布置該處,專門就是用來對付王鬥的。他們也吸取了教訓,火炮放置遠處,不與靖邊軍火炮營對戰,更找到有利他們大軍作戰的地形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