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大決戰(上)(第2/4頁)

王鬥仍然態度不明,當日聖旨後,不論洪承疇,張若麒,王德化、楊國柱等人,都或明或暗拜訪過王鬥,旁敲側擊,試探他的態度,然而王鬥半點口風不露,只言議事時便知。

這讓張若麒心下惴惴,對他來說,他前來遼東的唯一目的,就是貫徹執行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意思。

他因為陳新甲緣故,才與王鬥站到同一條船上,現本兵態度傾向決戰,若王鬥仍然堅持相峙,自己該如何是好?

王鬥成為宣府鎮總兵後,更加上他嶽父成為宣大總督,大同總兵官王樸,山西總兵李輔明,第一時間向王鬥靠攏。楊國柱雖然封伯,還有以王鬥為首的味道,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同樣如此。

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不用說,甚至連遼東總兵劉肇基,都有向王鬥靠近的意思。

他更拜援剿大總統,與總督洪承疇平起平坐,威望越高,自己這個監軍,也是因為王鬥支持,才能在遼東威風八面,若王鬥堅持相峙,就等於違抗皇帝與兵部尚書的命令,那自己還要與之站到一起嗎?

思前想後,張若麒心亂如麻。

忽然,廳外一陣騷動,門官高喝道:“援剿大總統,忠勇伯王鬥,忠貞伯楊國柱到!”

就聽二門內應聲如雷,堂內外的鼓樂更用勁吹打起來,張若麒不知不覺起身,看看洪承疇他們,同樣站了起來,還有兩側官將,所有人等目光,都看向了門外。

門官一層一層的喝應,發出洪亮的聲音,激昂的鼓樂中,一群盔甲整齊的大將昂然而入,為首一人,正是援剿大總統,鎮朔將軍王鬥,他身旁一人,卻是援剿副總統,鎮北將軍楊國柱。

還有大同鎮總兵官王樸、山西總兵李輔明、遼東總兵劉肇基、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諸人,緊隨其後。

光光這些人的兵馬勢力,就占了遼東援軍的大半,而這些人又以王鬥馬首是瞻,從這裏可以看到,靖邊軍在遼東的勢力威望,也可以想象,王鬥的態度,對這次的議事多麽重要。

看王鬥龍行虎步,按劍而行,他的臉上,帶著自信又從容的微笑,很多人心中,都生出大丈夫當如是的念頭。

無數人的目光注視,總督與監軍群起迎接,這一刻,王鬥達到武人榮耀巔峰。

吳三桂的臉上,現出羨慕的神情,馬科拳頭悄然握緊,洪承疇清雋的臉上,則有種說不出的意味。張若麒突然覺得心中空落落的,他發現自己只是狐假虎威,而王鬥,才是真正的實力與威望。

在眾人復雜目光注視下,王鬥昂然走到近前,與洪承疇等人施禮寒暄,然後坐到高高上位,與洪承疇左右並列。

此時三聲炮響,樂聲停止,整個總督行轅鴉雀無聲,所有廳中,文武大員,都向上首的王鬥與洪承疇行報名參拜大禮,方才躬身落座,恭候訓示。

很多人的目光,還偷偷看向上首的王鬥,大明多少年了,這是第一次武人與文人大員,高居並坐,很多人心中,都是滋味難言。

而剛才王鬥進場時的情形,也看得王承恩與王德化神情復雜。王德化作為宣旨天使,時逢其分,暫時留了下來,也蘊含觀察監督的意思,他坐到客座,而楊國柱,則代替了王鬥,坐到武將第一位。

王鬥坐在位上,他的手掌寬厚有力,放在兩邊靠手上,他靜靜看著下方各人。

從這個角度看下去,下首兩列,各文官武將的神情看得一清二楚,他們或羨或嫉,或熱切或期盼,或不以為然,或面無表情,一一在握,這便上位者的滋味?

王鬥忽然有些恍惚,當年自己穿越到大明,在靖邊墩為生存苦苦掙紮的時候,那時的自己,不會想到有這麽一天吧?

各人落座,都看向上首的洪承疇與王鬥。

洪承疇咳嗽一聲,他銳利的目光,向下首眾人掃視一遍,方才緩緩道:“本督受任以來,深受皇恩,誠惶誠恐,惟有一死以報聖上,今奴賊猖獗,百姓受難,唯遵照前旨刻期會剿,以靖地方,諸君如何,皆可一一道來。”

廳內無聲,所有人都齊整整看向王鬥,洪承疇雖決意遵旨,與東奴展開決戰,然援剿大總統王鬥不同意的話,這仗,還是打不了。

打,或是不打,關鍵要看王鬥的意思。

眾人等待同時,洪承疇也是不過聲色看過來,不知為何,他內心有些緊張。

萬籟俱寂,眾人期盼中,就聽王鬥渾厚沉穩的聲音緩緩說道:“洪督所言甚是,時機己到,可以與奴決戰了。”

一時間,廳內滿滿堂堂的官將都松了口氣,團團露出笑容,此時遼東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便是王鬥的靖邊軍,若王鬥抗命不戰,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