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渡河(第2/3頁)

就算如此,因為清國中有不少佛郎機人炮手,幾年來,以愛德華多為代表的紅夷對清國炮手進行訓練,往日裏,孔有德還帶走孫元化與葡萄牙人一手打造的大明最精銳的火炮部隊,所以清國烏真哈超炮營的力量不可小視。

若不是王鬥出現,以這只部隊對銃規、銃尺、矩度儀,還有火炮使用的熟悉程度,明軍火炮部隊,無人是他們的對手。

事實上,清軍入關時,孔有德的火炮部隊,就為清國的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興的勢力集團,學習能力都是恐怖的,前些日明軍才在火炮前堆積沙袋土袋,用來防止炮火,此時這些清國炮手已經學習得有模有樣的。

土城上一個個高台壘起,那些高台上,擺放著一門門清軍沉重的神威大將軍重炮,每門炮前,都是土袋層疊,便是明軍火炮擊到,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炮彈對炮手火炮們的傷害。

各色旗幟獵獵聲響,站在這裏,可以清楚地看到女兒河對岸情形,明軍那方的動靜,而且一波波清軍哨騎,還不時傳回河對岸明軍的詳情情報。

孔有德是漢八旗各固山額真中唯有擁有千裏鏡之人,他神氣活現的持著千裏鏡,不時對著女兒河方眺望。

千裏鏡中,河水南岸的明軍密密麻麻,不但河灘地帶鋪滿了他們的隊列,一些平緩的山嶺上,同樣列滿了他們的人馬。

看他們的旗號,就可以知道,先頭渡河的對象,便是馬科與唐通的山海軍及密雲軍。

渡河與搶灘,其實是一系列非常復雜的戰術,對各方組織能力要求頗強,可以看出,馬科與唐通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展示出來的各方表現都是亂糟糟的。

因為女兒河上的浮橋盡數被清軍燒毀,所以此時河面上,漂浮了眾多的明軍船只,有大船,有小船,還有眾多的小舢板,這些船只,由民夫水手們劃到對岸後,然後列成一排一排,鋪上木板,以鐵鏈繩索相連。

如蟻似的民夫工匠,或來回扛著木板,或現場伐木,將一些樹木劈為木板,建造浮橋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門,甚至門板都有。口號聲,喝令聲,咆哮聲,使女兒河邊熱鬧非常,一時間有若一個大型集市。

為了掩護民夫工匠撘橋,看得出來,明軍動用了一些覺華島龍武水師的戰船。這些戰船,來回行駛,將一批批的明軍運送登岸,然後這些人,在河灘上列了一些雜亂的軍陣,緊張的進行防守。

女兒河能便利登陸的,就那麽幾處,一些淺水區域,戰船不能靠岸,還從戰船上放下一些小舢板,每條船坐上的,都是明軍的敢死隊成員,手上持著的,都是大刀盾牌。

他們上岸後,也個個形象各異,或罵罵咧咧,或呼喝叫喊,甚至有些人長於內陸之地,連坐個船都心驚肉跳,下了船後,就趴在地上半天不動彈一下。

然後在上官咆哮下,勉強在河邊列了個防守戒備隊列。

總體而言,馬科與唐通部渡河之事進展緩慢,半天都沒整出個子醜寅卯,好大陣子過去,過河的人也是稀稀拉拉,只占他們總數的極少部分。

看他們不慌不忙的樣子,對岸的清軍,都替他們得急。

一些清軍哨騎,還有烏真哈超炮營的火炮,在明軍撘建浮橋,乘船渡河途中,偶爾對他們進行攻擊,不過那些火炮呼嘯過來,基本上都是十打九不中。

其實烏真哈超炮營的指揮官愛德華多,曾經詳細勘測過女兒河北岸的地理地勢,如在黃土嶺一樣,每隔數十步,都有對河邊地段做好標記,營中的炮手,只需按標記炮擊便可,準確度不可能這麽低。

這也是清軍有意放水,免得明軍過河時傷亡慘重,將他們嚇跑了不再渡河。也不能一炮都不能擊中,讓明軍產生疑惑,同樣有可能停止渡河。

清軍攻擊時,明軍水師戰船上的佛郎機也開炮還擊,岸邊馬科部與唐通部鎮內一些佛郎機同樣開炮掩護。

因為馬科等的強烈要求,原先支援馬科等人的神機營遊擊符廷福,再次率領他的一部分兵馬,以二十門臼炮,五十輛火箭車,對渡河部隊進行支援。不過符廷福學精明了,無論如何不肯先事過河,只將火炮架在後方的山嶺上,對清軍逼來的小股騎兵進行轟擊。

總體而言,明軍的這些火炮,難以對土城的烏真哈超炮營,還有騷擾的清騎造成威脅。清國炮營,出於戰略考慮,也基本以驚嚇為主,彼此的火炮,真正給雙方造成的傷亡極少。

千裏鏡中慢騰騰的明軍動靜,看得孔有德冷哼一聲,若不是皇上嚴令,己方的烏真哈超炮營,一陣火炮狠狠轟打,便能將女兒河兩岸的明軍打得崩潰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