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渡河

明軍出營集結的時候,錦州城下的清軍,同樣出營布陣。

一個個飄揚各色旗號的清軍大小陣列,蔓延了錦州城的北面,西面,還有跨過小淩河的南面。

而此時的錦州城池,早已被寨墻壕溝團團圍困,與黃土嶺,乳峰山的布置一樣,錦州城外數裏曠野處的寨墻壕溝,同樣是那種兩溝三墻式。

一道主墻與深深的壕溝,加上兩道略淺的小壕溝,其中第一道壕溝之前,皆打上粗大的木樁,木樁上綁有繩索,掛有鈴鐺,到夜晚時,則在許多木樁旁布置獵犬。

由於是在平川曠野之上,這些寨墻壕溝,其實挖掘修建得比乳峰山與黃土嶺更為高深,彎彎曲曲的主墻,加上墻前的壕溝,繞了整個錦州城達數十裏之長。

特別這道主墻,朝向城池的那面,還修築了無數的垛口,讓圍軍可以從容依垛而守。

因為三道壕溝離得不遠,都在清軍弓箭與鳥銃等火力打擊範圍之內,所以城內明軍若想沖擊出來,是非常困難的。

而且主墻之後,又是清軍各旗的大營,大營前,同樣挖掘矮墻壕溝,等若圍困錦州城,有四道屏障。

加上壕溝前布置有大量的獵犬守護,這些滿洲土狗機謹無比,每聞夜間鈴響,就群起而吠,使明軍的夜間偷襲,往往成為一場空談。錦州城內的祖大壽,曾經嘗試突圍無數次,都難以沖破清軍的圍城。

而且清軍圍得密不通風,使得城內守軍,難以出城打柴,其實錦州城目前糧草充足,就是柴禾缺乏,守軍早已拆屋毀門,用來燒火煮飯,發展到最後,更是很多戰車,都被劈去燒柴。

不但如此,在清軍大規模從石門山等地撤兵後,在錦州城的東面與北面,離女兒河數裏之地,同樣一道弧形寨墻拔地而起。同樣是那種兩溝三墻式,而且寨墻更高,壕溝越深,每道壕溝之中,都密布了尖利的木刺陷井。

而在該處,漢軍旗烏真哈超炮營許多火炮,就布置在高高的土墻之上,這些火炮的射程,大多籠罩女兒河水的兩岸,明軍若想從該處過河救援,就要面對這些可怕的防守措施。

若明軍從百股河水地段渡河,除要面對駐紮在亮家山,百股河水兩岸滿蒙八旗鐵騎的沖擊外,漢軍旗烏真哈超營的炮火,同樣可以從側面,對他們進行攻擊。

可想而知,若不是王鬥改變攻擊戰略,女兒河兩岸,錦州城的東面與北面曠野,明軍定然屍橫遍野,在該處流盡鮮血。

特別女兒河南岸地勢狹窄,山嶺多,平川地少,兵力布置不開,只能眼睜睜地忍受著對岸清軍火炮的肆虐,使用添油戰術,一點一點地將兵力運送過去。

……

清軍部署嚴整,他們橫截大路,綿亙駐營,當他們展開軍陣時,似乎整個錦州城外的曠野,都被他們旗幟與盔甲的海洋覆蓋。各旗嚴陣以待,就等待明軍渡河。

帶有彎月標志的漢軍固山額真龍纛飄揚,八杆織金龍纛旁邊,又有一杆高大的太極圖旗幟,在這些旗幟下方,八旗漢軍各旗固山額真,朝鮮國右議政金自點,正對著女兒河那方張望。

他們站立的位置,就是錦州城東離女兒河不遠的土城上,此時該處土城的垛口處,密集的站立著眾多與滿洲兵裝扮沒什麽區別的八旗漢軍,還有同樣穿著紅色泡釘棉甲,盔頂上有三叉杆的朝鮮軍甲兵。

這些漢軍旗的甲兵,大部分持著鳥銃,皇太極組建漢八旗後,八旗漢軍牛錄總數達到一百數十個,丁口數三萬余,比蒙八旗還多。

這些丁口,都算士兵,余丁,眾多的包衣奴隸們,並不計算在牛錄丁口之內。

他們也沒有參與戰鬥的資格,最多作為戰時的雜役,幹些運送糧草,挖掘壕溝,打造器械,喂養馬匹的苦力活。如果賣力的話,才有可能被選入漢八旗中。

此時漢軍旗約有銃兵一萬八千人,分布在漢軍各旗之中,余下的才是刀盾槍兵。最強大的一股力量,便是孔有德麾下一只三千多人的銃兵部隊,當年曾在平谷與舜鄉軍交過手。

除了這些漢軍旗與朝鮮軍士兵,烏真哈超炮營的龐大炮群,也全部布置在這邊。

連上往日後金鑄造的天佑助威大將軍火炮,一些孔有德從登州帶去的火炮,清國後來鑄造的神威大將軍炮,此時烏真哈超炮營,計有大小紅夷炮一百五十多門。

例年來從明軍中繳獲的佛郎機等炮也不少,比如前些日清軍對戰白廣恩的薊鎮軍,一次就繳獲了眾多戰車,還有各色佛郎機數百門。然因為炮手的缺乏,這些繳獲的佛郎機等炮,向來乏人使用,一直堆在庫房中積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