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2/4頁)

所有人都高聲道:“為聖天子賀,為大明賀,為將士賀!”

此後帳中非常熱鬧,張若麒也是撫須微笑,馬科、唐通等攻下石門山,旗開得勝,他也可以分一點贊畫之功。

大明的規程就是如此,文官擬定方略,武將斬將奪旗,雖然方略是王鬥獻的,不過贊畫等功,只會記在洪承疇,張若麒,邱民仰等人頭上。

宴中還商議明日軍務,初步方略已經完成,明日吳三桂、馬科、唐通只需擺出渡河的架式便可,吸引韃虜的注意。關鍵是主力西進時,韃虜主力會不會被吸引到女兒河畔,如果不能,吳三桂等人是不敢過小淩河的。

從地勢上也可以看出,石門山到小淩河邊上,由於地勢狹窄,平川之地不多,所以己方的兵馬施展不開,只能一波波幾千人幾千人的緩慢過河,屬於添油戰術。而清軍,則可以一次性的,在錦州城東,城北,擺開數倍,甚至十數倍的兵力。

這也是王鬥不主張主力從這邊攻擊的緣故,再多的兵力,在這裏也布置不開,每次清兵都可以采取以眾擊寡的戰術。

明軍戰力本來就弱於清兵,再被以眾擊寡,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王鬥認為,奴酋不敢承受明軍主力渡過女兒河的後果,這樣一來,對錦州南,錦昌堡,白廟堡的駐軍威脅太大了。皇太極不是等閑之輩,不會看不出這一點,定會集重兵攔截,雙方在女兒河兩岸大戰。

趁這個機會,吳三桂等人就可以渡過小淩河,雖說錦州城現被重重包圍,不過城內祖大壽也是非凡人物,定會抓住時機出城接戰,前後攻擊錦州城東的清軍,增加吳三桂等人得勝機率。

此戰關鍵是趁韃虜沒有反應過來,快速攻占雙子山,毛家溝,掃清對峙障礙。依靖邊軍參謀司的設想,明軍主力西行時,清軍雖會有一段時間的迷惑,不過很快就會反應過來,重兵快速應援,想要過河,也不是那麽容易。

不過對明軍來說,過不過女兒河都是次要,只要清軍主力被吸引過來,解圍錦州,便是勝利。

帳內氣氛沉凝,明日之戰,非同小可,一個不好,便是雙方決戰。

對面是兇悍的韃虜,這幾十萬兵馬撕殺,生死難料,禍福只在瞬息之間,任你是大將小兵,都有可能當場戰死,白廣恩便是前車之鑒。

洪承疇拼命給眾將打氣,王承恩也是陰沉言,明日之戰,敢有畏怯後退,不盡為國者,他都會如實上書彈劾。

張若麟也說了一大堆鼓勵的話,將眾將的士氣激起,特別山西總兵李輔明,援剿總兵左光先更是心熱。

入援遼東後,二將都沒什麽出眾表現,眼見別將個個功勞大把,自然不甘,其中左光先,更爆雷似的吼叫,定要讓各軍看看,他們秦軍的風采。

左光先雖然算洪承疇的嫡系,當年隨洪承疇自陜西出關,不過眼下,卻越發有邊緣化的趨勢。

目前在洪承疇眼中,只看重寧遠總兵吳三桂,對左光先重視度越小,這也跟他所部戰力有關。歷史上秦軍就沒什麽出眾表現,他們打打農民軍可以,打清軍,就有點上不了台面。

而遼東各將中,吳三桂部本來戰力就強,在遼東關系更盤根錯節,這也是洪承疇放著左光先不重用,卻要大力籠絡吳三桂的原因。左光先外表粗豪,有如張飛,但也有心思細膩的一面,自然心中不爽,想要改變這種局面。

……

出了帳來,夕陽西下,夜幕漸漸降臨,放眼過去,無論是北面的石門山,或是西面的黃土嶺,還是南面的娘娘宮等地,皆成旌旗與軍營的海洋,各營地的大纛旗迎風獵獵作響。

各營地星星點點的燈火已經亮起,這些營地,很多還是隨軍民夫們的營寨,他們都連夜,在熱火朝天的打造器械。

明日之戰,不論是吳三桂、馬科等地過小淩河,或是王鬥等人過女兒河,都需要大量的木排浮橋,這些器械,越多越好。不但如此,負責後勤的遼東巡撫邱民仰,在監軍王承恩的督促下,還找來了一些漁船,順著小淩河北上,以便到時能迅速為吳三桂等人撘建浮橋。

大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前線大軍高速運轉下,源源不斷的物資匯集過來。

當然,這些漁船都順著小淩河西岸,北岸行駛上來,免得被清軍偷襲,毀去船只。

唐通軍隊,更沿著狹長的河谷地帶紮營,以密雲軍謹慎的風格,他們岸邊密密的巡邏隊不知派出多少。

馬科的一部分山海軍,則在石門山紮營,他們同樣非常小心,在西石門山一帶挖掘多道壕溝,防止乳峰山清軍的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