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密信

這次謝一科出哨,雖然帶去的夜不收傷亡慘重,不過也得到了白廟堡的重要情報。

獲得情報後,王鬥立即招集靖邊軍各將議事,還很快拜訪了薊遼總督洪承疇。

而此時,明軍下一步方略正緊鑼密鼓進行,松山堡,黃土嶺諸地,各部兵馬調動痕跡明顯。

明軍的動靜,引起清兵的廣泛緊密關注,有心的明軍將領,都可看到這些日,奴酋黃台吉,一直在乳峰山上持著千裏鏡,對著山下不斷眺望。

八月十二日,山海鎮雷家溝,沙河子營地。

初九日議事後,依照總督行轅的軍令,原本駐紮在松山堡西的馬科,唐通等部,便相繼移營到黃土嶺的東側。

他們在沙河南岸紮下營寨,吳三桂的軍隊,也從松山嶺移營過來,在二位總兵的南面紮營。近五萬人的大軍,組成連綿的營寨,旗海一眼望不到邊。

日近黃昏,炊煙裊裊,山海鎮各營地中,無數頭戴紅纓氈帽,身穿破舊鴛鴦戰襖的軍士,正在享用晚餐。

與靖邊軍廣泛使用炊事車不同,山海鎮官兵,還是使用傳統的埋鍋做飯方法,一隊或是一總使用一口大鍋,鍋上沸滾煮著的,也是一種飧飯。

這種夥食,便是用米飯篜熟,然後放到水中曝曬,反復幾次,最後得到一些幹米飯,有點類似後世的壓縮餅幹。

雖然一小團飧飯,用熱水泡開後可以變成一大鍋,不過當然談不上什麽味道,需要用鹽,醋等物佐食。

一般大明軍士的月鹽,有家口者二斤,無者一斤,不過此時各軍克扣成風,便是軍士的月鹽,上峰也要克去一半,或是一大半去,所以吃飧飯時能有一些鹽巴配飯,也算是一種享受。

沒油水的時代,肚子餓得特別容易快,一堆堆的山海兵,或站或蹲,個個吃得稀裏嘩啦的。

他們良莠參雜,有魁偉兇橫的士兵,也有瘦弱不堪的老弱。人群中,還有一些穿著鴛鴦戰襖,頭上裹著折上巾的驕悍軍士,他們大部分是騎兵。

按明軍的軍制,一般只有騎兵,或是步兵中甲長級的小軍官才有甲,不過在營地中,除了巡哨的軍士,這些騎兵也不會披著一身盔甲,他們戴的折上巾,也起了內帽的作用。

騎兵待遇,要比步兵要好,雖然同樣克扣,不過大多數騎兵們,還是有錢向商人購買一些幹菜,幹肉諸物配飯。

騎兵自然不屑與步兵聚在一起,他們也一堆堆,聚成自己的圈子,此時他們的碗上,更出現一些形式各異的魚幹。雖然魚幹很硬,味道腥苦,不過沒人在意,很多人更連骨頭一起吃個幹凈。

很多人更一邊吃一邊大贊,言說這種魚幹真是上品美味,肉食缺乏的時代,任何的肉食,都是受歡迎的。

吃完晚餐後,各營中一陣陣喧嘩,從步兵到騎兵,人人形態各異。

他們或神情麻木萎謝,有如一個個被生活壓彎脊背的老農。或吊兒郎當,流裏流氣,翹起二郎腿閑聊,如同市井潑皮。更有眾多的煙槍悠閑地吞雲吐霧,此時北地明軍,吸食煙草普遍,殘酷的戰爭下,煙草也有助於減緩壓力。

不過這些士兵都有一個相似之處,便是外表氣質上,很少有軍人的豪邁與英氣,這也是大明各營軍士的通病。

營兵初興起,抗擊南面的倭寇,北面的蒙古,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隨著財力的空虛,家丁的興起,營兵大部分成為兵痞惡棍的代名詞,這也是募兵制的弊端。

現今大明各軍,幾乎所有的營兵,良家子幾乎都不屑為軍,招募的,大部分都是青皮,混混之類的人物。

這些人本就品性不佳,加上餉銀經常幾月不發,為了活路,騷擾地方,吃拿卡要,搶劫殺人,可謂層出不窮,他們打仗不行,禍害百姓成為兵痞,便是必然。

這樣的軍隊,當然談不上軍紀,依軍律,軍中不得喧嘩,然早被眾人拋到九霄雲外去,飯後的各營熱鬧得象菜市場。

山海關總兵馬科正兵營的營寨,緊依在沙河邊上,貴為總兵,他的營寨,自然占據最好的地帶。此時沙河幹枯,水量不多,不過取水飲水,還是便利很多。

離著他的營寨周邊,則橫七豎八,布滿了鎮內各營官兵的營地。按理說依著兵法,以一鎮總兵為首,余營的將士,應該前後左右的,用自己營寨將主帥營地包裹中間。

顯然馬科沒有這樣的威望與認識,所以鎮內各官將們,也是各擇便地,自顧自選擇優良的紮營所在。

如此一來,難以分辨營伍不說,還容易指揮調動不靈,增加各營將官自私自利之心,見友軍危急不救,陷主將危亡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