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輜重(第2/3頁)

洪承疇等大員看到魚幹代替一部分糧食的意義,畢竟眼下大明供應前線糧草極為緊迫,讓士兵們吃大量的魚幹,不但可以補充肉食,還可以節省很多糧草。

畢竟就在遼東打漁,比千裏運輸糧食,成本低太多了,以往是鮮魚保存不易,現在有此等良方,豈能不用?

各位商人是眼熱內中利潤,若王鬥只是卑微小卒,此等良方他們山寨就山寨,竊取就竊取了,又待如何?

不過此時卻是不敢。

忠勇伯威震天下,若一怒之下,讓他們路遇韃賊怎麽辦?各人雖然後台深厚,很多人與洪承疇,邱民仰,王承恩等關系密切,然不見得後台會與王鬥鬧翻來維護他們。

所以與王鬥合作分成是必然。

各位總兵背後,則站著密密的商賈,他們是轄內諸多商人勢力的保護傘或合作人,境內很多產業,都有他們的幹股,便若大同歷代總兵,其實便是晉商的代言人之一。

邊軍私通塞外,歷來已久,滿洲未崛起前蒙古強大,那時各邊鎮將官,就已經走私運輸,販賣各類緊俏違禁商貨,發了大財。他們當然不能明面出馬,所以各大小商人,就是他們的合作對象。

這些總兵,當然要為他們背後的商人說話,順便自己也發點財,一時間,言說拜訪王鬥的人絡繹不絕。

王鬥未想到自己的靈機一動,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最後他吩咐輜重營將官孫三傑與各人商談,達成一系列協議,組建了一個巨無霸似的漁業商行。

這內中,忠勇伯王鬥,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遼東巡撫邱民仰,遼東諸兵備,還有此時身在遼東的諸多總兵都入了股,還有各省各地的大商人們。

各人協議中,生產的魚幹稱之王公魚,並統一使用東路標志,這是眾人不約而同贊同的。

東路現在聞名遐邇,似乎該處生產的商貨,就是優良精美的代名詞。東路的肉瓷罐,舜鄉堡牌的產品,其實已經流到外地,成為許多大明富戶追捧的對象,更別說精良的武器了。

貼上東路的商牌,似乎档次就高了一些,更受購買者信賴。便如後世一些商品,明明是國內生產,非要加個合資,或是冒充國外生產一樣。

王鬥樂見其成,這些商人中,很多是天津,山東,山海關,遼西的海商。東路商行與他們聯盟,有助於擴大東路商人的勢力,魚幹,同樣可以成為東路的拳頭商貨之一。

魚幹商行建立後,遼西一帶的漁民,立時成為香餑餑,還有覺華島龍武水師的水兵們,也爭先恐後的去捕魚。

這龍武水師,曾是當年孫承宗所建的五個水營統稱,不過寧遠大戰時,武訥格率領後金騎兵攻陷了覺華島,各營遭到摧毀,事後雖有組建,己無當初之盛,除了運送糧秣,該水師己無別的作用。

此時水師下海捕魚,總算讓他們的作用,更增一層。

除了漁民,還有眾多熟悉水性的當地軍戶,運糧民夫們,也是爭先恐後下海,一時間遼西的海面上千帆競渡,熱鬧非凡。

特別此時正是漁業旺季,只短短幾日,就有大量的各類海魚捕撈上來,各作坊間,密密的大鍋架立,剝鱗掏臟後的海魚被煮得稀爛,傾倒平復在石板上暴曬,隨後用石滾輾壓,大片大片存放良久的魚幹便整制出來。

當然,這只是最低級的魚幹,靖邊軍食用的魚瓷罐,則是將魚切塊,煮熟後放入適量醬油、砂糖、曲酒、蠔油等調料,若有蔬菜,還要適當加入,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養份,隨後密封,如此魚瓷罐味道鮮美,還可存放數月之久。

這種魚瓷罐,主要由東路商行在松山堡附近新設立的作坊生產,除供應靖邊軍外,還提供給遼東各軍的軍官們,或是販賣到大明各處,供應富戶所需。

因為魚瓷罐需要大量的陶瓷,還帶動了遼東陶瓷貿易的興盛。而且要供應的魚幹太多了,各類步驟,都需要大量人手,所以除了漁民外,眾多的遼東軍戶,運糧民夫,也得到了活計。

現在的百姓都學精了,要糧食,不要銀子,不過對他們的工錢供給,最不濟的,也可以使用魚幹支付。王公魚,在很多遼東軍民眼中,已經快速成為第二替代糧食。

對很多軍民來說,只要有肉吃,他們就滿足了,並不會要求那麽高。

帶著護衛隊,還有韓朝,鐘顯才,鐘調陽等靖邊軍官將,王鬥沿著娘娘宮地段,一直往東南海岸而行。

大海濤濤,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海腥味,因為黃土嶺地帶,駐紮著楊國柱,王樸,還有靖邊軍等數萬軍隊,他們的大營,一直蔓延到小淩河邊上,有效地擋住了清騎對這邊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