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輜重

從娘娘宮南下不遠,就是錦州灣小淩河的入海口,當地人稱之為東海口。

宋時起,娘娘宮海域就是個繁華的港口,到了明朝,更是千帆競渡,大量的商貨,通過小淩河直接運送到錦州城內。

當王鬥站在這裏時,就見一片片堿蓬草,散落在小淩河入海口的兩側,透露著迷人的紅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娘娘宮碼頭的對岸,同樣也有一個頗大的碼頭,不過此時那些渡船,或被清兵毀了,或是收羅走了。

“這條河很重要,可以直接運送輜重到達錦州城下。”

王鬥暗暗想到。

不比後世小淩河已經淤塞,此時的小淩河段,錦州以下,皆可通舟楫,地理優勢非常明顯。

順著小淩河口往下走,河水的兩岸,還有諸多的鹽田,一直蔓延到大淩河口。往日這些鹽田,都是當地官將的重要收入,不過戰爭一起,這些鹽田都放棄了,那些鹽戶們,也紛紛失去了生計。

還好前幾天的時候,他們又重新找到活計,便是為靖邊軍等打魚。

王鬥的靖邊軍,之所以有強悍的戰鬥力,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經常有肉吃。若論待遇之厚,當居大明各軍首位,便是各官將麾下家丁們,也不可能有靖邊軍這樣的夥食。

不過千裏迢迢趕來遼東作戰,後勤輜重運輸,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這個時代便是上好的熏肉,大熱的天氣下,最多也只能保存七、八天左右。

而肉瓷罐,便是有東路商人參與運送,千裏迢迢的,也不能滿足龐大靖邊軍將士的需求,所以王鬥就將主意打到海魚頭上。

海洋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寶庫,不過這個時代,利用效率太低了。

拿海魚來說,不論漁民打出多少魚,因為沒有後世的保鮮手段,特別在夏天,經常一兩天後就發臭壞掉,根本不能用來交易販賣,也不能當食物吃,所以漁民都是貧窮的,可謂守著金山而空手回。

而內陸地帶,鮮魚又是貴重的,一貴一賤,形成鮮明的對比。

有鑒於此,王鬥靈機一動,憶起了後世看過的一些魚幹資料,提出了一種制做方法。

便是將鮮魚處理內臟魚鱗後,用大鍋煮爛曬幹,這樣處理後保存的魚幹,就算在炎炎夏日,最少也可以保存一、二個月之久。有點類似後世罐頭,或此時肉瓷罐的處理方法。

此法一出,立時引起轟動。

要知道,此時沿海地帶雖也有魚幹生產,不過也只是鮮魚捕撈上來後,放在漁船上曬幹,一般都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曬魚場所。而且這樣的魚幹制作出來,夏日同樣保存不了多久,還有色澤不佳,容易生蟲等毛病。

魚幹要保存長久,需要使用大量的鹽,這個時代,鹽巴都是昂貴的,窮困潦倒的漁民哪舍得大規模使用?

就算某些商人有這個財力,然有鹽的魚幹,等若購買的百姓,吃肉的同時還吃鹽,不但與官府的鹽政相沖突,還觸犯了龐大的利益集團,怎麽死都不知道。

所以幾千年來,漁民們守著寶山,卻一直貧窮,龐大的海洋資源得不到利用。

王鬥的方法說來簡單,但若推廣開來,使得大規模的水產品得以進入內陸,不但無數漁民得到生計致富,還可以活民無數,至少沿海的百姓,災荒年時,吃魚總比吃樹皮草根好吧?

當然,這種巨大偉大的歷史意義,此時很多人想不到,不過商人對利益總是敏感的,王鬥的初衷只是供應靖邊軍的肉食需求,很多商人卻立時窺到這其中的巨大商機。

在大明朝,養豬養羊養雞養鴨養牛什麽的難養,不過這個時代的海魚資源,可謂無窮無盡,雖有魚季之說,不過龐大豐富的魚類資源,顯而易見是不會缺乏的。

想想每年龐大的魚幹制作出來,這其中利潤是多少?不說別的,單單在遼東,這數十萬明軍,需要的魚幹就是個天文數字。

很快的,此時隨在軍中的鎮東商行會長鄭經綸,帶著大量的東路商賈,拜訪了王鬥,提出願意與忠勇伯分成,除供應靖邊軍的魚幹外,還打算將這種魚幹運到大明各處販賣。

魚幹的名字他們都想好了,就叫王公魚,這其中有鄭經綸等人討好王鬥,也有靖邊軍情報司的推波助瀾在內。

不但是東路商人,就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王承恩,監軍張若麒等人也震動了,還有身在遼東的各位總兵,甚至此時匯集在杏山,松山的眾多商賈們也是心動。

此次大戰,除了官方組織的運輸隊外,還有大量的大明商人為大軍運送或提供糧草,可謂晉商,京商,浙商,徽商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