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塞外(第3/5頁)

越來越多的商人武裝出境,雇傭退役的舜鄉軍,招募護院家丁,刀客劍客鏢師什麽的,幕府“宗師堂”設立後,許多擁有劍士身份的武者也被這些商人雇傭,加入各種塞外開拓隊。

這些商人開拓隊裝備精良,因為幕府大力支持,所以各隊都擁有大批犀利的東路鳥銃手銃與盔甲,他們主動刺探塞外各個部落情報,測繪山地水源,配合幕府的情報司人員,源源不斷將各樣情報發回。

而隨著東路匪患的肅清,境內太平,武器的收繳,也早已完畢,往日各人出門必隨身攜帶防身武器的現象消失不見,現東路能隨身攜帶兵器的,也只有軍人與學生。

而普通的軍戶百姓,商人什麽的,要持武器,必須辦理持劍證與持銃證,經幕府鎮撫司與情報司證實忠誠可靠,方可擁有鳥銃,手銃,刀劍,盔甲等武器,而且平日不許攜帶出門。

鄭經綸等人被許可佩劍而行,可謂身份的象征,而且這種特許嘉獎者,時時都有面見王鬥的機會,還經常可與王鬥共進午餐或晚餐,不知讓多少人眼熱羨慕。

要知道,隨著王鬥身份地位的提高,特別封忠勇伯後,要見王鬥一面,是何等的艱難。

現在每一年中,在特定幾個日子裏,王鬥都會召見各界賢傑,與他們共進晚餐,名額只定在八個。私下裏,一個晚餐名額的價值,已經超過了五千兩銀子。

只是甲等擁軍模範的獲得談何容易,甲乙丙丁,甲等稱號,非傑出貢獻者不可得。

經過幾年的經營,現在滿套兒之地,約有人口七、八萬,大小屯堡一、二十個,特別滿套兒更是大堡,有人口一萬余,連商人什麽的算上,已經頗為的熱鬧。

這裏本是外藩蒙古土默特右翼旗的牧放之地,萬歷年中,阿拉坦汗之子辛愛黃台吉在此設立兀愛營,後傳到其孫俄木布楚虎爾手中,不過在歸順清國後,俄木布楚虎爾漸漸東遷,領著大股部落前往敖木倫河區域(現大淩河),滿套兒之地,只余少數部落,還有一些喀喇沁右翼旗小部落在此放牧。

鐘顯才領軍出塞時,懾於當時舜鄉軍之威,該處的土默特、朵顏人慌忙逃竄,跑到了灤河,以遜河地段,甚至後來又再東逃北竄,渾然不顧這裏原本是土默特右翼旗的大本營。

大明初中期時,曾在滿套兒設立衛所,後辛愛黃台吉又在此經營,有破舊城堡一所,鐘顯才趕走蒙古人後,領著屯民修葺了城池,並將該城重新命名,稱之為新永寧。

新永寧城座落在潮河南岸,經過兩年的建設,城池頗為堅固,城周四裏多,高二丈五尺。在城的西面,南面與東面,分別建有城門,每門都有城樓,樓上還架立了一些佛狼機火炮。

新永寧算是滿套兒地區的心臟,而且這附近地帶,也算是水草豐美,土地肥沃,雖說小冰河時期,又常年幹旱,潮河萎縮了不少,不過灌溉田地卻是足夠。

所以城池的附近,到處是林立平整的屯田,靠近一些山地處,還有眾多的畜場,加上前來淘金的商人不斷,城堡內眾多的商鋪林立起來,喧騰的叫賣聲響動,已經有了東路腹地的景象。

城池上飄揚著日月浪濤旗,此時在新永寧的東門城樓上,高史銀、溫方亮、沈士奇正持著千裏鏡眺望。

在他們身後,靖邊軍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各位將官肅立,又有忠義營的官將們,比如楊東民、張文儒、徐友漁、李金盛、王安寧等人。

他們同樣穿著類似靖邊軍軍官的短身明甲,鱗甲腿裙,戴著帽兒盔,不過顏色款式上有所區別,士兵也是如此,他們的軍營,也不在永寧城,而是靠近延慶州。

還有一些參謀司人員在旁,比如溫方亮的叔父,贊畫溫士彥同樣在側。

千裏鏡中,正有大批的東路商人,帶著他們的武裝商隊,各人或騎著馬騾,或趕著大車,沿著東路到新永寧的官道,絡繹不絕的,從東門進入城池。

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披有盔甲,或是持著鳥銃,雖然這些都是靖邊軍淘汰的盔甲兵器,但這些武裝,相對塞外的胡人,或是大明境內的明軍,決對犀利。

這些武裝商隊的人員構成也五花八門,以民間的“大俠們”居多,雖在靖邊軍看來他們都是烏合之眾,但用在塞外開拓,很多時候還是得力的。

“這次出征塞外,為什麽要聯絡這些商人呢?他們能打幾個韃子?”

放下千裏鏡,高史銀撇了撇嘴,對那些昂首挺胸前來的武裝商人們頗為不屑。

溫方亮也放下千裏鏡,笑了笑,道:“按大將軍說的話,這叫軍民團結一家親,將整個東路的力量都調動起來,軍人與商人,都是一家人嘛。他們雖然不能打,但最不濟的,運送繳獲的戰勝品還是可以的,再說了,我們奪回的牛馬人口,很多還要賣給他們不是?看在肉瓷罐的份上,老高你就將就將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