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土車、醫士(第2/2頁)

很多東西,只是一層紙,一個思路罷了,便如戰車,或許各人會說,裝價昂貴的戰車,竟比不上區區民間使用的推拉車?事實就是如此,面對火炮,戰車無用,疊上土袋土筐的民間之車,反而成為利器勁器。

其實後世還發展到,不需要土車掩護,軍陣赤裸裸的,冒著炮火前進。

不過時代未到,以前軍士面對弓箭,需要盾牌遮掩。後又有了更好的武器,便是戰車,現在又出現了土車。總之,面對箭矢子銃,還是需要遮掩一下為好。

這是一種心理關口,便是靖邊軍的乙等軍,現在若沒有戰車掩護作戰,心下也是惴惴。

所以雖說在火炮下,戰車其實給軍士造成更大傷亡,但若沒有戰車,眾軍定然嘩然,畏懼難行。

思路一打開,眾人立時舉一反三,準備大量的長板車,最少要二輪的,四輪最好,獨輪不要。因為面對火炮,獨輪車過於輕巧,不能擋住敵虜炮彈的震動。然後在上面裝運大量的土袋土筐,緊緊的擋在軍士及車營前面,護衛軍士們前進。

為了防止虜賊炮子從車的底部鉆過來,滾斷推車各人之腿,前面的車底,需綁上不少土袋,盡量不留縫隙為好。而為防止虜賊炮子砸得車子倒震,倒退,車的前方與後面,都需要專門加固。

遼東巡撫邱民仰負責大軍後勤,立時奉洪承疇之令,招集工匠,進行土車的改造事宜。

由於前線戰事緊急,改造之車暫時無法就備,邱民仰指揮大量的民夫,選用一些合適長車,上面裝滿麻袋土筐,車的前底與兩邊,綁上眾多的土袋,緊急運送到前線去。

洪承疇也緊急派人到楊國柱與李輔明部,告知此法,同時對王鬥道:“東奴炮火犀利,楊將軍與李將軍部中,軍士傷亡甚多,還需要忠勇伯援以醫官醫士!”

靖邊軍中,醫官醫士是最多的,每總之內,就有醫士五人,內醫官一人。一營就有醫士一百四十人。出征遼東,靖邊軍出動多營人馬,加上帥營,怕遼東所有援軍醫士加起來,都沒有王鬥一軍之多。

聞聽洪承疇之言,王鬥鄭重道:“不消洪督言說,這是自然之事!”

原本靖邊軍中,已經支援了楊國柱等軍一些醫士,此時更又派出兩百多人。

這些醫士,全部享受甲等軍待遇,雖然他們不怎麽打仗,不過全軍上下,對此都毫無怨言,因為軍醫,就是將士們的救護神。

他們的裝備,就是甲等軍衣甲,外加繡有醫聖張仲景畫像的救護箱。救護箱內,裝滿了各種藥品器械,如剪刀,止血粉,金倉藥,酒精,紗布繃帶,行軍丸諸物。

幕府成立後,後勤司的軍醫學院很快成立,幾年下來,收羅培養了大量的醫士醫官,各種藥物,也源源不斷研制出來。

軍醫學院,現在還在研究麻沸散,其實王鬥最渴望的,就是雲南白藥,那可是對治療內外傷都有奇效的藥品。不過現在就不用想了,能研究出麻沸散再說吧。

王鬥其實還想到西醫,不過隨後罷了,抗生素沒出現之前,此時的西醫就是撲街貨。便是拿破侖時代,在烙鐵與小刀下,外科手術死亡率也超過八成。

特別醫治外傷,此時是使用沸滾的油,倒入傷口中,王鬥不知道這究竟何意,是殺人還是救人啊。

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初期,西方醫學才算慢慢改善,王鬥也等不到那時的醫學成果了。相比之下,現在中醫反擁有眾多的成藥,對消毒止血都很有成果。

除此之外,靖邊軍還配置了大量的擔架,知道如何撘建專門救護所,還有養傷復原場所等。王鬥想出的,本來防止毒煙彈的口罩,現在也在醫士中廣泛使用。

王鬥一聲令下,靖邊軍大量醫士奔出,往楊國柱軍中追去,同時在軍陣背陰處,大量的救護帳篷撘起,沸騰的熱水也燒起來。

洪承疇等人看得感慨不已,靖邊軍軍備軍制之強之善,大明各軍無人可比啊。

洪承疇立時下令眾多民夫跟隨,幫忙擡擔架,遠送傷員等。粗夥重活,讓這些人去幹,還一定要保護靖邊軍醫士的安全,也不能讓他們累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