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2/6頁)

看看符應崇的臉色,王鬥安慰道:“放心吧,他們打十幾斤炮子的紅夷大炮,最多打三、四裏。不過三、四裏能打到什麽?除非密集的軍陣,所以火炮一路行來,還是安全的。便是此處離山嶺二裏多……他們火炮要打到炮陣,也難。所以神機營炮營布置那邊無憂。再說了,神火飛鴉,臼炮等利器,上山後不布置在那邊,也打不到賊人啊。”

楊國柱等人極為心動,洪承疇撫須道:“忠勇伯此議,大為可行。”

看符應崇還在臉色變幻,王鬥說道:“若事不可為,我靖邊軍炮營,會上來支援的。”

靖邊軍的火炮,軍中紅夷六磅炮,可以打到兩裏多,紅夷三磅炮,也可以打到近二裏。推到該處炮陣,可以與清營中的紅夷十二磅炮爭雄。

這樣,神機營前營副將,終於下定了決心,戰場打仗,想要軍功,怎能不冒點危險?拼了!

……

最後的部署完畢,八月三日一大早,明軍攻山主力,策應大軍,攻山器械等,源源不斷匯集到松山堡東面曠野丘陵上。

人叫馬嘶,哨騎呼嘯,鼓號之聲不絕,楊國柱的宣鎮軍一萬五千人大部出動,共計四千騎兵,八千步軍。

這八千步軍都是新軍,個個神情嚴肅,一色雲翅盔,長槍兵皆著紅色齊腰甲,紅青交加,色感動人。火銃兵,持著東路精工鳥銃,全部穿著紅色棉甲,望之有若火雲。

他的大軍,布於大陣正前。

山西總兵李輔明,也率著麾下大軍布於楊國柱身旁,全部約有一萬余人。

他本部人馬約五千,其中騎兵三千,還有鎮內一些參將,遊擊等兵馬,步騎三、七分,或四六分不等。其中一些人馬,當年還隨虎大威與王鬥並肩作戰過。

或許到遼東久了,他們的軍馬打扮,有點類似遼東兵將。

騎兵穿著內嵌甲葉的長身罩甲,有臂手鐵盔,步兵則頭裹折上巾,或戴紅笠帽,穿齊腰甲,短罩甲不等。這種短甲,基本內中沒有甲葉,只在表面釘些甲泡。

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也領麾下人馬到達,在遼東,他節制的兵馬共有二萬多人,比遼東總兵劉肇基還多,其中更有家丁二千。按步騎四、六開,他的麾下,還有騎兵數千人。

他從寧遠隨薊遼總督洪承疇出發後,留守部分兵力,不過此時在松山的兵馬,仍有近兩萬人。

這次大戰,他也將人馬大部拉出,只余少部分人守營,有總督兵馬,忠勇伯,左光先援剿諸軍看守松山內邊。還有馬科與唐通,部署在松山堡西面,王樸,部署在松山堡北面,當然無憂,前線兵馬,盡可安心作戰。

此次大戰,吳三桂未必沒有立下大功的想法。

他的兵馬,布置在大陣的右側,又有薊鎮總兵白廣恩,率軍列於吳三桂身旁。

同樣本部數千人,余者為鎮內各副將,參將,遊擊兵馬,共軍馬二萬。當然,他們軍中吃空餉,喝兵血是常態,事實有多少兵馬,這是各人機密,便是上官們,也識趣地不會去追根究底。

王樸一萬三千人列陣大軍左側,王家在大同鎮素來富豪,不說他正兵營三千騎兵,便是麾下三千新軍,也一色的雲翅盔,長身罩甲。每個新軍還有馬騾,裝備之豪華,幾乎可以與王鬥的靖邊軍相比。

當然,鎮內的將官們,就不能與王總兵相比了。

這便是攻打黃土嶺,防護松山嶺清騎攻擊的明軍陣容,兵馬近八萬人。不說兵力一下全部投上,但盡可展開源源不斷的攻勢。由此可見,明軍奪下黃土嶺的決心。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也率神機營兵馬匯集到中軍大陣中。

他的神機營,旌旗林立,盔明甲亮不用說。他們的裝備,更個個雲翅盔,長身深紅罩甲,精良臂手,腰上黃銅鞓帶,擺處有包邊,膀處還挑起兩個鮮紅絨球,裝扮有點類似靖邊軍的甲等軍。

手上持的,一色魯密銃,還是燧發的。

京師子弟,當然重視外表,此次出戰,各人將自己的盔甲整了又整,擦了又擦,個個看起來更高大威武,衣甲鮮明。而且他們列成的軍陣,車陣,前後左右筆直一直線,論起軍容形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是靖邊軍。

其實神機營出征以來,一路上有人受不了苦,偷偷跑回去了,共散了好幾百人。不過堅持到這裏的,都顯出一些精悍之色,若能經歷戰火,未必不能成為強軍,恢復先祖的氣質雄風。

神機營前營的三百輛火箭車,兩百輛載佛郎機的輕車,近千神火飛鴉等大火箭,二十五門神威大將軍炮,五十門大口徑臼炮,近百門小口徑臼炮也全部拉出,所過之處,引起眾軍的注目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