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逼向松山(第3/3頁)

主寨之內,還將建許多糧倉,作為靖邊軍的屯糧之所。

看那些糧倉規劃龐大的樣子,似乎可以囤積許多糧草。一時間,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監軍張若麒等人,都動了心思,長嶺山防線如此堅固,將一部分糧秣積於此地,很不錯啊。

眾人最後又到山的東北處,那邊同樣有多道矮墻壕溝,順著河流,蜿蜒到山的西北面。而西北面,則依地勢,砌了數道石墻,敵若從該處爬上,被留守的士兵擊中,不是打死,也是摔死的下場。

一一看完整座長嶺山的防線,看著面目全非的山地,眾人心中都不知什麽滋味。

短短時日,該座山嶺,已經成為一方恐怖險惡之地,可以肯定的是,若奴賊強攻此地,定然欲哭無淚,流盡鮮血。

眾人有一種感覺,隨著忠勇伯的崛起到來,大明未來的戰略戰術,越發不同了。

……

長嶺山防線,得到巡哨各人的一致贊賞,不論文官武將,眾人都認為,此地固若金湯,將成為護衛後路的重要保障。五道嶺諸地,大可以效防本處,設立城寨防線。

二十六日,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麾下新軍留守五道嶺。

二位總兵與遼東總兵劉肇基,協同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杏山路副將鄭一麟諸人,又有遼東守軍二萬余,駐於杏山堡、大興堡、東青堡內外周邊,與長嶺山的靖邊軍輜兵一起,為入援大軍守住後路。

曹變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嶺,同樣征集大量的民夫軍壯挖壕築墻,依地形地勢,仿效長嶺山之舉。為此,靖邊軍輜重營,支援了二位總兵不少人才,為他們勘測地形,描繪圖紙等。

隨後,大量民夫軍壯來來往往,在五道嶺各處破土動工。明軍之舉,清軍似乎也有察覺到,偵騎不斷前來騷擾,雙方展開了一場偵察與反偵察戰。

明軍哨騎回報,奴賊在離五道嶺十幾裏的女兒河北岸,似乎也在大興土木,似有重大密謀。

由於奴騎充斥河水兩岸,明軍哨騎難以逼近,也得不到具體情報結果。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後路事定。

當日,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隨同征虜將軍,忠勇伯王鬥,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關總兵馬科,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步騎炮軍交加,盡起大軍,浩浩蕩蕩逼向松山。

明軍軍容極盛,連此時身在松山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在內,計有大軍十五萬眾,浩瀚人馬,似乎直達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