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2/3頁)

一直不出聲的吳三桂突然道:“若是分兵,要守的地方就太多了,比如杏山,塔山,高橋等處,都是賊奴可能攻打之處。處處分兵,主力大軍,兵力就薄弱了,而且,讓誰守這些地方呢?”

洪承疇也看向眾人,卻見馬科等人,鼻觀口,口觀心,不發一言。

眾人知道,大軍集於一處,就膽壯心齊,而且攻打松錦,軍功眾多。若分守地方,本能的感覺不安全。而且守護後路,軍功太少,事關自己安危功績,他們皆如老佛入定一般。

王樸等人也猶豫,他們也不想分守後路。

王鬥道:“這樣吧,就讓我靖邊軍留守後路各堡,為大軍護衛糧秣。”

“不可!”

堂內各人,不約而同叫出聲。

山海關總兵馬科義正辭嚴道:“忠勇伯靖邊軍,天下聞名,可謂我十余萬入援大軍之膽魄!如此強軍,豈可安置後方?枉為大軍戰力極大浪費,當集於主力中,為王師再立新功!”

連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都是附合,雖然對王鬥嫉妒,但各人對靖邊軍戰力還是信服的。

而且王鬥素來慷慨,對友軍親善,當年的楊國柱,虎大威,曹變蛟,王廷臣等人,都與王鬥並肩殺敵中獲得不少好處,他們當然不願王鬥守在後方了。

連洪承疇,張若麒都是勸說,王鬥只好作罷。

想了想,王鬥道:“方才吳將軍言大軍需要分守多處,其實本伯覺得,只需守住數處要點便可,並不需多少兵力?”

吳三桂眼睛閃動,還是拱手道:“請忠勇伯言說,三桂洗耳恭聽。”

王鬥道:“一,在杏山堡北面數裏的長嶺山,可駐一營人馬,挖壕立寨,與南面的杏山堡守軍相呼應。如此,便可控制松杏要道,不使虜賊挖壕截斷,這營人馬,由我的輜重營將士守護!”

看眾人沉思,他又說道:“二,杏山西南約十裏,是五道嶺群山丘陵,橫戈川原,山的東北腳下,西北腳下,是大興堡與東青堡,二堡前皆有河。可選一、二入援大將部下,在五道嶺上駐守重兵,布以深壕火炮,與二堡守軍相呼應。”

他看了曹變蛟與王廷臣一眼,繼續說道:“賊若攻杏山,定需從女兒河過來,女兒河過來十數裏,便是五道嶺,他們來臨杏山堡,便要遭到我軍左右二處夾擊。況且不拔去大興堡與東青堡,還有長嶺山的駐軍,他們如何安心攻打杏山堡,不怕被截斷後路?”

聽王鬥一一道來,對松杏各地的山脈地勢如數家珍,洪承疇及遼東各將嘆服,心想忠勇伯成名,決非僥幸。

有些地勢他們都不知道,這王鬥卻是一一得知,對當地了解之深,讓人驚嘆。

不過王樸等人卻聽得莫名其妙,什麽五道嶺,大興堡,聽都沒聽說過。

見有些將官不明,王鬥請洪承疇掛出遼西地圖,這地圖比起王鬥在崇禎帝那見到的地圖,差了一點,印象派了一點,不過城池,山嶺,河流等也標注清楚。

王樸等人一看,立時高呼:“妙啊,未攻下長嶺山,東青堡,大興堡,他們怎麽敢攻杏山堡?而且嶺上火炮轟下去,山上山下的夾攻,定讓韃子們吃不了兜著走。”

“幾處離得不遠,要相互救援,也容易多。”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叫道:“啊喲,這樣一來,確實塔山,高橋等處不用多少守護兵力。五道嶺,長嶺山,加上杏山堡,這樣前後防線確實足夠了。”

王鬥道:“還不夠,還需要機動兵力,至少一萬的騎兵,來往策應,在奴賊攻打各處時,趁機尋其弱處攻打。”

他沉吟道:“或許一萬騎兵不足,還需再加些。當然,若奴未攻杏山,這一萬騎兵,便可作主力大軍之用。”

洪承疇沉吟,依王鬥之見,這樣布置是最好了,他雖然不悅心中謀略未被全盤采用,不過也知道堅持下去,大軍有分裂的危險。

王鬥、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等人,各人麾下可說援軍中最強的一部,現在看來,他們又以王鬥馬首是瞻。連那監軍張若麒,也與王鬥眉來眼去的,若自己堅決否定,那王鬥……

再想想本兵陳新甲,甚至連聖上也這樣想,看來只有妥協了,與其爭個四分五裂,不如退後一步。好在王鬥還是尊重自己的,服從自己的權威,讓洪承疇心安不少,他微笑道:“有忠勇伯拾遺補缺,本督心安不少,就如此辦吧。”

他哈哈大笑,堂內也是一片笑聲,氣氛又和諧起來。

只有吳三桂輕咬下唇,自己還是不如王鬥啊。

不過選誰駐守五道嶺,這也是個難題,白廣恩、唐通、馬科等人都是鼻觀口口觀心,顯然不願意分兵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