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采購(第2/3頁)

連高史銀也覺得,給自己營中鳥銃手裝備自生火銃與銃劍不錯。

不過現在軍中長杆自生火銃不多,銃劍也沒造多少,很快還要奔赴前線,沒時間磨合新式武器,所以目前軍中裝備不變。廣泛裝備燧發槍與刺刀,至少要一、兩年後的事了。

……

這日,王鬥忽然接到公文,兵部與吏部的官員將到達東路,宣布靖邊軍洛陽之戰與襄陽之戰的封賞事宜,還有兵額糧餉問題。

隨行人員,有兵部職方司的郎中張若麒,還有員外郎馬紹愉等人。

那兵部職方司,全稱“職方清吏司”,是大明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輿圖、武職官之敘功、核過、賞罰、撫恤及軍旅之檢閱、考驗諸事,權力頗重。

張若麒更是兵部的實權人物,頗得兵部尚書陳新甲器重,他們的到來,代表兵部對忠勇伯的重視。

此外,東虜軍中有大量火器火炮的消息傳到宣大後,不說大同鎮總兵官王樸,宣府鎮總兵楊國柱等人吃驚,就是宣大總督張福臻,宣府鎮巡撫紀世維都頗為憂慮。

楊國柱仿效舜鄉軍,練了三營新軍,王樸同樣效仿,不過只練了一營。二人本來自信滿滿,有此強軍,未來斬將奪旗,取敵酋首級如同探囊取物,然遼東傳來消息對他們是個打擊。

好在皇上決定讓神機營攜重炮出戰,加上王鬥營中的炮營,炮火方面,各人擔憂去了不少。

不過軍內加強營中火力強度的呼聲高漲,各人想起,忠勇伯麾下使用的子藥,非常的威猛。眼下的大明,誰敢強迫王鬥獻出子藥配方?退而求其次,眾人便想著向王鬥購買一些威猛的定裝紙筒彈藥。

有此想法的,還有曹變蛟,王廷臣等人。兵部中也有此意思,張若麒等人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向王鬥購買一些子藥,可以的話,還要購買一些精良鳥銃。

不但如此,各個出援總兵,還打定主意,要與王鬥一起開拔前線。

各人聽聞王鬥決定六月下出兵,他們也決定六月下出兵。當然,有些人路途遠,需要提前時日出發,特別大同鎮總兵官王樸,更要提前多日,才能到東路與王鬥一起並行。

不過之前的,先將子藥買到手。

此次宣大來的人中,就以總督張福臻為首,不久後,將到達東路。

……

得知這個消息後,王鬥也召各人議事。

幕府及各將的意見,庫存火銃及子藥眾多,可以出售一部分,只要彈藥控制在自己手中,就不怕了。

眾人使用火器多年,也看出關竅,鳥銃沒有子藥,就是一根燒火棍。

而且東路火器之猛,天下側目,若大量囤積,恐引來非議。

出售給友軍,可以提高他們戰力,畢竟戰場作戰,不能只靠自己一家在打。賣出一些鳥銃火藥,雖然有貪財之議,但比起囤積來說,讓各方更加放心。

王鬥的意思,本來想賣些舊貨,不過這些年早自己消耗差不多了。

現軍中超出各方技術的,只有崇禎十三年李之芬研究出來的新式火藥,使靖邊軍中的定裝紙筒彈藥,百步可破重甲,比原先舜鄉軍使用的火銃殺傷力多了二、三十步。

余者的,如精工鳥銃,火藥池上可以自動開關的火門裝置,現大明軍中很多都在使用。那並不是什麽先進的技術,早在戚家軍時代,就有出現。王鬥當年不過不想受制各方,從無到有,自己研究罷了。

現除了火藥配方,還有新式的造炮技術,王鬥軍中火器的技術,並沒有超過這時代,超過此時友軍。便若燧發槍,當年盧象升督標營就有使用。魯密銃,還是王鬥從盧象升及崇禎帝那要來的。

依情報司的情報,楊國柱等人打制的鳥銃,雖然精良,但在標準化上,顯然不能與東路軍工廠相比。

他們的鳥銃,有的銃口大,有的銃口小,這樣就有問題了。

銃口大的,彈藥入內後松松垮垮,就算使用東路的定裝紙筒彈藥,一樣威力大減。

銃口小的,彈藥塞都難塞進去,更不用說打了。

還有,東路火藥強勁,其產生的膛壓,各人打制的鳥銃,很多銃管恐怕無法承受。

得知這個結果後,到時來的人,肯定要將鳥銃與新定裝紙筒彈藥一起買了。

其實現在庫存中,也有一些崇禎十三年前的舊式定裝紙筒彈藥,可在五十步,六十步,七十步等距離破甲不等。

不過顯然的,各人是奔著威猛強勁,百步可破重甲的新子藥而來,那些舊式火藥,他們軍中也有。

眾人議定,靖邊軍火器之強,是制度的優勢,武器精心打制的結果,所以賣給友軍一些武器,也沒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