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銃劍

宗師堂的設立,東路百姓議論者眾,教化司的符名啟,江宏生,葉惜之等人,還沒想好對銃士堂,匠士堂如何評價,不過對其中“劍士堂”的設立則大聲叫好。

各人私下閑聊時,葉惜之道:“妙也,自古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區區田畝之利,就使天下英傑盡折腰,甘為大將軍鷹犬爾。”

他甚至拿驛站出來比喻說事:“祖宗設立驛站,所以籠絡強有力之人,使之肓挑背負,耗其精力,銷其歲月,糊其口腹,使不敢為非,原有妙用。今設劍士堂,妙用如一也。”

葉惜之等人也看出王鬥培養東路尚武之風的苦心,現東路各屯堡內,都有設學堂一所,學生除識字外,還教習劍術。教化司還在醞釀編寫“大中國志”課本,內有華夷之辯,大中國英雄傳,君子之道,武士之道等多篇。

加上這劍士堂,想必東路以後武風極盛。

還有許多家丁豪傑,同樣湧入東路,不但劍士堂,忠義營的設立,也讓他們看到希望。

……

崇禎十四年五月。

京師的喧沸此時也傳到東路,對奴賊擁有大量火炮鳥銃,東路軍民雖然驚訝,倒也不懼。就如沈將官說的,他們的東施軍,哪比得上自家正牌的西施軍?

不過此事還是引起陣陣熱議,眾人大談如何應對東奴,各茶樓酒肆中,更湧現出無數的“民間軍事家”。一些精明者印刷了一些遼東地圖販賣,雖然簡略,卻立時被眾人搶購一空。

紛議中,王鬥卻在永寧城西北郊大教場視察軍隊操練。

此時場地熱火朝天,操練聲不斷。

各營不斷編成,陸續投入訓練。

王鬥原本擔憂,新入營的屯丁們能否快速適應軍營,因為訓練時間不會很長,很快大軍還要開拔遼東。

練兵大使林道符卻信心整整,他對王鬥言,各堡軍壯平時都按《舜鄉堡步兵操典》操練,各項條例,都與軍營無二。雖然眾人操練時間不會很多,但幾年下來,各人對軍事基本熟知。

而且此次選入軍的都是守衛屯丁,這些屯丁,都是各堡的優秀者,他們對軍例,兵器使用嫻熟,並不會差過往日在新兵營訓練的那些人。

果然王鬥視察後,對各營新兵的磨合程度,還是滿意的。

依他估計,這些新兵們,一個月內,就可以融合入各營中。

教場上炮聲隆隆,軍士們在鼓點聲中,列著整齊的陣形邁步前進。

這是各營在訓練如何適應炮火,當年各軍訓練如何適應弓箭,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

火炮的震懾力確實非同小可,第一次對面打炮,打的還是空炮,以靖邊軍之強,都有一些騷動,不過慢慢的各人習以為常。在空炮訓練後,以後軍陣還要適應實彈。

這是面對火炮訓練,除此之外,各營除了合營訓練,內中的甲等軍長槍兵們,還在練習刀盾。

未來怕有攻堅戰,壕溝戰什麽的,使用長槍,未免有些不合適。

靖邊軍中,不論長槍兵或是鳥銃兵,都有配發腰刀,所以刀術,各人都有練習。

況且甲等軍都是老兵,什麽技藝不會?當年從軍只練一招,是因為要快速成軍。然入軍多年,刀槍劍戟,誰又不熟?所以復習一下刀盾,只是小事。

李光衡的騎兵們也在訓練,他營中一色的甲等軍,戰力極為出眾。放在別營,一般只有兩個千總的甲等軍士,余者多為乙等軍,以甲等軍士充任軍官。

騎兵營的馬匹還一色戰馬,話說當年戚家軍將馬匹分為九等,王鬥則簡化為三等:頭等,中等,下等。

頭等為戰馬,現靖邊軍中,只有騎兵營、尖哨營、護衛營一色戰馬,還有各營一些軍官騎戰馬。

中等騎馬,馬步軍使用,各營的甲等軍士,使用的就是中等馬,還有一些多余的戰馬。

下等為馱馬,輜重營使用,還用於路內的拉貨,耕田等務。

王鬥視察時,鐘調陽也伴在身側,他現在是護衛主將兼中軍官,謝一科則調往尖哨營去任千總,算是幹回了老本行。

見王鬥過來視察,各營將官紛紛過來招呼施禮,王鬥揮揮手,讓他們回去,繼續看各營訓練。

一個個軍陣在場中移動,鼓點聲中,口號激揚,在軍陣前方,還有一些散兵……

不錯,就是散兵,原議每營把總部有夜不收五人,千總指揮部有夜不收十人,營部有夜不收五十人。不過夜不收實在難找,各將商議後,決定還是讓夜不收集中在尖哨營比較好。

所以原來每營夜不收名額共170人,則換成神射手。

這是來自溫方亮的提議,自襄陽射殺張獻忠後,他就對狙殺戰術充滿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