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祭拜、變化

南山路參將俞桂請忠勇伯入榆林堡歇息,王鬥看看不遠處那城堡,榆林堡也不大,周二裏,高二丈五尺,與岔道、柳溝三城,同屬宣府鎮南山路管轄,此時柳溝總兵陳九臯便是。

王鬥謝絕了俞桂的邀請,決定先前往保安州舜鄉堡褒忠祠,先將陣亡將士安葬,祭拜英靈再說。

征剿流賊,半年來舜鄉軍也有數百人傷亡,其中陣亡者一百余人,千裏迢迢,不可能運屍回家,都是帶回骨灰及衣冠安葬,靈牌請入祠內祭拜。陣亡將士的遺物,如盔甲兵器馬匹等,便歸他們家人所有,傳家流下。

還有陣亡的戰馬一樣安葬,這是效仿戚家軍的做法,戰馬死後,只能埋葬,不許開剝食用,割回耳朵及四蹄與將士一起安葬,旁邊另立一墳。戰馬雖不能言,然與軍士一樣,皆是辛苦為國效力,理應享受將士待遇。

王鬥軍中還加一條,戰馬與軍士一樣,享受祠中靈牌祭祀,舜鄉堡的褒忠祠中專有一殿,供陣亡戰馬享受香火。舜鄉軍中將士,戰士們與戰馬的感情非常深厚,便如親人兄弟一般,戰馬傷亡,一樣悲不自勝。

王鬥此舉,讓將士們心中溫暖非常,更增對軍隊的歸屬感。

此時聞聽,眾人都沒有異議,俞桂更是贊不絕口,言忠勇伯就是體恤將士,能在麾下效勞,真是福氣。

王鬥知道俞桂一心向自己靠近,對他也頗為和藹。

馬國璽臉上又恢復了溫和的笑容,對王鬥拱手道:“將士為國殺賊捐軀,下官等理應前往祭拜,待大軍安定,再為忠勇伯接風洗塵。”

他身後的李金盛等也連聲附合。

王鬥看了這老狐狸一眼,微笑道:“好。”

當下大軍轉往舜鄉堡,眾多百姓跟隨,一路行進,不斷有各堡百姓匯入,浩浩蕩蕩,形成龐大的人流。

大軍到達保安州時,各路口橋面,更擠滿黑壓壓的當地軍戶,鋪天蓋地的歡呼聲,“大將軍”聲音不絕。

是啊,王鬥是保安州所有軍民的驕傲,以一小兵之身,最終成為顯赫的征虜將軍,忠勇伯,怎不讓當地軍民欣喜自豪?不過相比忠勇伯這個叫法,保安州軍民,更喜歡稱王鬥為:“大將軍!”,以顯親近熟稔之意。

看著真誠激動的人流,王鬥心中暖流陣陣湧動,啊,這就是東路,自己的家鄉,便是在外再苦再累,回到家,有這些軍民百姓的崇拜支持,自己也不枉此生了。

跟隨大軍的人群越來越多,最後不下二十萬,看著這些如潮的人流,東路各將,便是延慶州守備李金盛,懷來守備黃昌義,保安衛城守備徐祖成,永寧城守備王以德,這些暫不是舜鄉軍體系的將領,也均有熱血沸騰之感。

懷隆兵備道馬國璽,臉上仍帶著親切的笑容,只有眼中閃過復雜的神情,延慶州知州吳植還是面無表情,臉皮卻不時抽搐幾下。

在軍民百姓的簇擁下,王鬥率大軍來到了舜鄉堡。

此時舜鄉堡防守官為王鬥當年老上司鐘大用,得到消息,他率堡內各官出數裏相迎。

這個往日靖邊墩的甲長,在看到王鬥的發展勢頭後,果斷向王鬥靠近,做事也頗為勤勉,還向王鬥推薦養雞人才龍琨,最終得到王鬥的重用,任舜鄉堡的防守官。

看著王鬥,鐘大用心下只有慶幸自豪,往日的手下墩軍,最終成為名滿天下的忠勇伯,成為高不可攀的存在,自己沒有跟錯人,當年選擇沒有錯誤。

幕府各大員此時都趕到了舜鄉堡,還有褒忠祠陣亡將士的家屬,新近陣亡將士的家屬,都雲集於舜鄉堡外。

王鬥沒有耽擱,大軍轉到釜山,哀樂聲中,將陣亡將士的骨灰盒安葬,王鬥與眾軍官親自鏟土,馬國璽不顧老年體弱,也伴在王鬥身旁忙活。

安葬後,接下來的修葺立牌等,自有褒忠祠官員處理。

靈牌請入祠內後,才是盛大的祭拜儀式開始。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古時與軍事並列的國家最重要兩件大事之一,歷朝歷代,都有著嚴格的國家祭祀體系,一般有二。一是中央朝廷祭祀體系,分大祀、中祀、小祀。二是地方祭祀體系,省、府、州、縣等各級祭祀。

初褒忠祠立時,王鬥只找些和尚道士念頌經文,後罷,以國之正禮,大樂獻祭,設神官,褒忠祠享省府級規格待遇。祭享之禮,祭祀音樂,祭祀規程等,均一絲不苟進行,樂舞配奏,莊嚴而隆重。

祭牲、祭器設立,主祭神官喝道:“祭拜開始,起樂!”

又一陪祭神官喝道:“起舞!”

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一一敲響,深沉的雅樂中,樂舞佾生,或持龠,或持笙,或持箎,樂舞相合,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