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各方心思(下)(第2/2頁)

此時大殿中有都察院參政張存仁、祖可法、段學孔、盛忠等人,他們皆是大淩河之戰後降清的漢將,與孔有德、尚可喜、石廷柱、馬光遠諸人一樣,他們都為原來大明武將,此時還沒有文官降清。

歸降後,他們受到禮遇,個個對皇太極感激涕零,不斷建言獻策。

此時參政,原大明副總兵張存仁出列,他說道:“臣觀今日情勢,皇上圍困錦州之計,實出萬全。然掠地易以得利,而圍城難以見功,必須曠日持久,願皇上鼓勵三軍之氣,堅持圍困之策,遠不過一歲,近不過數月,自有可乘機會。伏願皇上以屯種為本,而令蒙古,為間諜之計,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術也。”

參政盛忠同樣出列,贊同張存仁的意見,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言,持久圍困的同時,可輔以攻心之策,以使錦州,松山各城守將動搖,內應降清。

見漢臣紛紛出言,皇上意許點頭,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之弟,時任輔國將軍的鞏阿岱不滿,這些個三姓家奴,得皇上器重,倒在自己人等面前抖起來了。

他出列,指著張存仁冷笑:“你個南蠻子,懂得什麽叫打仗?我滿洲勇士能征善戰,懂得還沒你多嗎?你等這麽厲害的話,怎的投靠我大清了?”

此言一出,殿中各人色變,皇太極也不滿的皺了皺眉。

張存仁臉皮不動,說道:“良禽擇木而棲,正因為南朝腐敗,文的無謀,武的無勇,所以我等棄暗投明,報效大清。”

他向皇太極叩頭:“微臣一片公心,除了皇上,我等什麽都不怕,有什麽看法一定如實上奏。”

參政盛忠同樣道:“我大清勇士,攻城破敵,斬將奪旗,實不乏人。然為皇上建言獻策,謀劃方略,卻我等所長。”

皇太極高居在龍椅上,冷冷地看著下方爭鬥,比起兩年前,他又癡肥了不少。

其實他最近身體有恙,飲食並不多,然後卻是一路胖下去。後世分析,皇太極有可能是內分泌失調,便如一些胖者,便是喝水也會長胖。

此時他一擺手:“錦州之略,朕意己決,你等需盡心戮力,以圖國家大計。今後,諸臣工不得再爭議此事,違者,重懲。”

見皇太極定下調子,殿內無論滿蒙漢各臣皆是跪下叩頭:“奴才(臣)等遵旨。”

此時的清國各臣,雖然內鬥,然大體團結,並無太多門戶之見,這便是新興國家的優勝之處。

君臣一心後,接下來,便是專心錦州之事了。

又議了前線一些事務,皇太極正要退朝,忽然他得到消息:“王鬥封伯了?”

殿中各臣,無論滿蒙漢,皆是嘩然。

王鬥,清國上下人等,無不深恨之,因為王鬥,數年前清國那次南掠,損失慘重。不算那些雜胡跟役,光滿蒙旗丁,傷亡就有萬余人,自萬歷年滿洲崛起,損失從未有過如此之大者。

雖然不是沒有收獲,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清兵從關內擄走百姓二十五萬,銀兩財帛不計其數,重新補足了各旗損失的丁口,余下的人口,還大大充實了清國急需的丁口人力。

總體而言,此戰後,滿蒙各旗戰力下降不少,因為各旗中許多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都死了,傷者也不能再戰。雖各旗主大力提拔新進勇士,然短短幾年內,戰鬥經驗豐富的士兵不是那麽容易補齊的。

因為設立八旗漢軍,大力發展火器,清國明面戰力與往常持平,或略有上升,不過這種上升,是許多滿蒙旗主不願看到的,漢臣勢力崛起,也讓各旗主心懷戒備。

王鬥的消息,是清國諜報機構“蠻子城”傳來的,清國用間向來無孔不入,細作或扮民間各人,或在大明擔任武職,或重金拉攏各處要員,除了宣府鎮東路,大明各處要點細節,在清國的眼中,便如透明一般。

“蠻子城”甚至連崇禎皇帝下手喻給楊嗣昌,令王鬥班師援錦的消息都打探出來。

皇太極冷笑道:“擢總兵,賜軍號營號,封伯掛印,如此重賞,那王鬥還真是南朝皇帝心中寶貝,你等說說,楊嗣昌會放人嗎?”

殿內各臣面面相覷,他們又不是楊嗣昌肚裏的蛔蟲,怎麽知道楊嗣昌放不放人?

還是饒余貝勒阿巴泰出列:“聽聞楊嗣昌病重,南人文武間,武人間,都相鬥劇烈。再則王鬥立下奇功,余將定是不平,依奴才之見,為免各將相鬥,那督師楊嗣昌定會放人。”

皇太極嗯了一聲:“蠻子城細作傳來,許多明將效仿王鬥練軍,如楊國柱,虎大威,曹變蛟諸人,營中多火器,若他們來援,加之王鬥,我大清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