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各方心思(上)

在崇禎帝封王鬥為忠勇伯,掛“征虜將軍”印不久,此事就在整個北國傳得沸沸揚揚,特別京師內外的茶樓酒肆,更多天爆滿,布滿了議論此事的人。

京城中事,向來就是四面透風,就算官府有何事要保密,不久也會從各種渠道傳得街知巷聞,根本談不上秘密二字。所以王鬥封伯掛印消息,以飛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傳遞開去。

崇禎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宣府鎮城,東北郊演武場。

宣府鎮號稱“九鎮之首”,素有“九邊沖要數宣府”之說,鎮城教場也非常出名,明時徐渭有歌:“宣府教場天下聞,個個峰巒尖入雲。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

教場閱兵台建在半山腰上,背靠莽莽群山,下可俯視平整廣闊的教場重地,遠可眺望浩大氣派的宣府鎮城,可謂占盡地勢之利。雖然鎮城南關不遠外還有一個演武場,不過那種小場地,卻沒有多少鎮城官將願意前去操演。

此時閱兵台上,站滿了頂盔披甲的各式將官,皆是全神貫注觀看下方軍士操演。教場上口號震天,大隊大隊的長槍手或在練習列隊行進,列陣刺殺之術。或是大群鳥銃兵不停的訓練射擊,硝煙彌漫,銃聲震耳。

看著下方操練的軍士,楊國柱臉上露出欣慰又感慨的神情,從崇禎十二年醞釀開始,一直到現在,自己的一萬新軍終於操練出來了。

為了這只軍隊,自己付出多少心血?不但所獲錢糧全部投入,每日出“鎮朔府”,便是直奔教場,甚至有時吃住都在教場上,軍中的衣食住行,所耗精力真是難以數說,所幸,軍隊終於練出了。

這只軍隊,完全仿效王鬥舜鄉軍,入伍的,皆是良善青壯,每人,都分有部分田地,五年後還可退役,分得全部五十畝田地,傷殘者撫恤終身。將士所用甲胄,兵器,所有鳥銃,皆是自己出錢精工打制。種種花費,使他當年分到的大量白銀財帛,全部砸到這只軍隊上。

為免華而不實,久經戰陣的楊國柱還以戰練兵,讓這只軍隊分批剿匪見血,甚至還出塞幾次,與蒙古遊騎交戰,最大程度的鍛煉戰力,如此,終於軍成。

楊國柱將新軍分成三營,皆步卒,軍中設有鎮撫,撫慰諸官,內以血戰老軍任甲長,隊官,把總,千總,將官等,加上正兵營,麾下戰兵計一萬五千人。

不但如此,正兵營多為百戰老軍,由於分得大量馬騾,這五千老軍一色馬軍,雖各人軍紀沒有新軍那麽肅嚴,但戰力卻不用說。

望著下方教場,不但楊國柱欣喜,身旁諸將皆是眉眼聳動,心花怒放,強軍練成,沒人不喜。

楊國柱中軍親將郭英賢更裂著大嘴,大聲歡笑:“奶奶的,這些新兵蛋子總算操出來了……看著還行,就是花費大了點……”

郭英賢此言一開,身旁眾將都是七嘴八舌道:“對啊,花費確是大,馬軍不說,光這些新兵的軍餉,一年實打實就要十幾萬兩銀子,還有鳥銃火藥,鉛子一打,就是錢啊。”

“是啊,子藥太貴了……”

楊國柱的新軍當然不能如王鬥那樣不給軍餉,暫時也沒什麽殺敵所獲,都是每月實打實給餉。

為避免軍官吃空餉,喝兵血,楊國柱還按照戚家軍作風,將軍餉分到每個小兵手上,由自己親自發放,雖有些將官暗中不滿,不過楊國柱堅持下來。效果是明顯的,這些新軍兵精糧足,士氣非常高昂。

一萬五千人的軍餉是一個大花費,還有許多,如鳥銃兵的火藥彈丸等……楊國柱也私設火藥廠,專門制作火藥。

王鬥的方法是來自後世的集硝法,簡單又便宜,而楊國柱,只能按照此時大明的火藥生產方法來。

此時的火藥制作昂貴,提硝之時,需要加入大量的灰水、明膠、雞蛋清、蘿蔔等物,才能吸附與去除內中的雜質,花費不少。

這也是當時許多軍頭不願意使用火器的原因,質量有問題不提,還需連續不斷的投入,哪如隨便召來一些兵,給把腰刀長矛的,省時省力。而且這樣來兵快,造成的聲勢大,別人聽說你有幾十萬大軍,一下就嚇倒了,就算不能打,嚇唬人也可以嚇倒一大批。

便如左良玉,後來號稱百萬大軍,其實內中可戰之軍不過兩、三萬,但朝廷就是依以為重,任其跋扈無禮也無可奈何。

各將議論紛紛,皆嘆養軍不易,鎮內給的糧餉就這麽多,維持一萬五千人的兵馬太難了,不知怎地,話題忽然轉到王鬥頭上去:

“唉,也不知王將軍怎麽練兵的,他軍中一半的鳥銃兵,他的火藥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