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2/3頁)

王鬥眼前浮現自己領軍到達淇水,災民那爭先恐後的投水場面,眼中現出悲哀,說道:“兵亂源於缺餉,民亂源於饑寒,剿滅某只賊寇易,全部剿滅,難。”

楊嗣昌嘆道:“前兩句,是盧建鬥說的吧,話說當日盧督臣戰死,你可怪我,恨我?”

王鬥看著楊嗣昌期盼神情,看他骨瘦如柴樣子,確是為國事竭盡心力,又想起盧象升在巨鹿悲憤戰死,點點滴滴,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他站起身來嘆道:“是非對錯,誰又說得清呢,便交由世人評說吧。”

他略一拱手:“閣部保重。”

轉身大步而去,留下楊嗣昌望著王鬥背影呆呆出神。

這是王鬥最後一次見到楊嗣昌。

……

天使王承恩,因楊嗣昌病重,暫留襄陽。

崇禎十四年,三月初九日一早,王鬥率軍離開襄陽。

襄陽百姓傾城相送,還有一些人決意跟隨靖邊軍到東路去。

又有襄陽眾官,湖廣巡撫宋一鶴、監軍萬元吉、賀人龍、猛如虎、孫應元、黃得功,周遇吉等人送行。太監盧九德同在人群,唯有不見左良玉,劉元斌各人身影。

眾官將一直送過樊城數裏,才停下來,一片聲的道:“忠勇伯,再會了,路上保重。”

黃得功更高叫道:“待相逢日,我們再不醉不歸。”

賀人龍也叫道:“老弟是發達了,可不要忘了哥哥啊。”

王鬥與他們施禮而別,心下嘆道:“希望能再會吧。”

臨行前,楊山松將一個包裹遞到王鬥手中:“忠勇伯,這是家父讓我交給你的。”

王鬥有些奇怪,還是謝過收下。

他策在馬上,回頭望去,溫暖的陽光刺過薄霧,廣闊天地似乎蒙上一層金光。

他一揮馬鞭,喝道:“回家。”

一片歡呼,雄壯的歌聲響起: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威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矜,一呼同袍於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望著大軍滾滾而去,萬元吉不由嘆道:“真乃當世奇男子。”

……

路上,王鬥打開楊山松轉交的包裹,卻是楊嗣昌的一些詩集文冊,有《楊文弱詩集》、《武陵競渡略》、《野客青鞋集》、《地官集》等。

王鬥一嘆,又將之包好。

此時天氣溫暖,萬物復蘇,大軍每日行數十裏,過南陽府,入開封府地界,卻比去年出征時悠閑了許多,眾多所獲的輜重糧草也拖慢了行軍速度。

王鬥大名早轟傳河南各地,更掛將軍印,封忠勇伯,每過城池,皆有各官將迎來接往,欲與王鬥拉上關系。

然王鬥眉頭深鎖,看各地久久不雨,怕又是一個大旱之年。

這日,大軍到達開封城,河南巡撫李仙風,巡按高名衡,總兵陳永福等人出迎。隨行的,還有兵備副使王胤昌,開封知府,祥符縣知縣等人。

此時李仙風仍是巡撫,陳永福終於升為總兵,紅光滿面,氣色極佳,不過與王鬥一比……陳永福神情歡喜中又帶著復雜,王鬥轉眼掛印封伯,再次相見,自己需持下官禮。

李仙風迎接的場面頗大,人群中,王鬥還看到一個老相識,以前的保安州知州,現在的歸德府知府李振珽。卻是聽說王鬥到來,專門從歸德府趕來開封,當然,用什麽借口就不得而知了。

王鬥去年到河南時,曾與李振珽有書信往來,還未得一見,此時相見,王鬥不由吃了一驚。

往日的李振珽三絡長須,年富力強,相貌堂堂,此時的李振珽,兩鬢白發,四十幾的人,看起來象五、六十歲一樣。

王鬥來到李振珽面前,嘆道:“李公,你怎會如此?”

李振珽施禮道:“下官拜見忠勇伯,唉,憶當日在保安州時,是下官最閑雅的時候,時光不可回啊。”

他滿臉唏噓,感慨萬端。

王鬥與李振珽說話,眾官都驚訝地看著李振珽,聽語氣,李知府竟是忠勇伯舊識?連巡撫李仙風都對李振珽特別關注幾眼。

當晚又是夜宴,眾官散後,李振珽到王鬥下榻公館拜會,二人憶起舊日歲月,都是不勝唏噓。

李振珽向王鬥訴苦,旱魃之虐,百姓茹土食菜,然催科不可少,政務難為,嘯聚伏林莽之綠,有如坐立山火之上,他說道:“忠勇伯是打老仗的人,對流賊最知,你說,這河南各地,還會再起大賊流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