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2/2頁)

王鬥大喜:“有秦先生向導,今日定能載興而歸。”

……

當日王鬥確是盡興而歸,遺憾的是,現在兵荒馬亂,這洛陽八景之冠附近沒有一個遊人,未免美中不足。當地的蕭條破敗也讓王鬥嘆息,或許,未來太平了,自己可以做點什麽。

初十日一早,王鬥與陳永福又領軍出發,龍門到洛陽城不到三十裏,巳時末,他們大軍到達洛水的南岸。

宏偉的洛陽城如一幅畫卷,威嚴聳立在冰封的北面,千裏鏡中,可以看到董風門外著名的洛陽南關碼頭,碼頭上門樓那“洛汭嚴關”四個大字是那麽清楚。

看著這座壯麗巍峨的城池,王鬥嘆息不已,神都洛京,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然現在……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古人誠不我欺啊。

……

崇禎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這天,永寧城。

這永寧當然不是宣府鎮東路那座永寧城,而是河南府離洛陽不遠的永寧城,後世稱為洛寧縣便是。永寧城本為萬安王的親封之地,月初被李自成攻陷,戰事並不激烈,在饑民的裏應外合下,可用一鼓而破來形容,闖軍傷亡不到百人。

在李自成看來,攻打永寧城,已經算是傷亡大的了,他攻破宜陽,偃師,新安諸城時,數萬大軍一圍,戰鼓一敲,當地守軍立時或逃或降,他的軍隊經常不損失一兵一卒。

到目前為止,河南府除了洛陽城外,余者十幾個城池已經盡歸闖軍所有。軍事攻略的出奇順利,特別李巖兄弟,牛金星,宋獻策等文人的投歸,宋獻策更獻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讓李自成的思想開始轉變,或許,自己也可以打江山,奪天下吧?

所以他一改往日攻城略地只為玉帛女子,開始嚴肅軍紀:“殺一人者如殺我父,淫一人者如淫我母。”

李巖又為他編設“迎聞王,不納糧”等歌謠,並提出“均田免糧”等口號,如此他的大軍更是迅速發展。每到一城,總有饑民願意內應,使他的攻城略地,可用不費吹灰之力來形容。

當然,李自成還改不了鏟平城墻的“廢城”行徑,每攻下一城,便將當地城墻夷平。為了養他的大軍,當地官府士紳大戶也被他一掃而空。

豫西是饑荒重地,貧苦百姓沒吃沒喝不用說,現在各處大戶財帛錢糧也盡歸闖軍所有,為了活命,每日“自覺”投軍的人如潮水般湧來。基本上河南府所陷城池的普通百姓,都成為他的“軍士”,如此算來,闖軍猛漲到十幾萬,幾十萬的“戰士”,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李自成來說,兵馬多當然是好事,不過為了養這些“軍士”,他只得不斷的攻城略地,更創下七日內連攻下三城的記錄,每到一處,便將當地財帛卷掃一空,又增添多少萬的“戰士”,壓力更重,然後再繼續進行下一站……

有壓力,才有動力,雖然養活麾下兵馬很難,不過李自成並不怎麽擔憂,大明多的是城池,多的是人口財帛。光河南就有八府,河南府掃光了,可以到開封府,開封府掃光了,可以到南陽府。

便是整個河南掃光了,可以到湖廣。湖廣掃光了,可以去陜西嘛。天下之大,哪裏不可以去?只要有兵馬在手,這大明天下,就是英雄豪傑大展宏圖的良好舞台。

永寧這個地方鐘靈毓秀,河川很美,文化燦爛。不過境內可耕種的土地少了一些,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說,田地大部分以旱地,旱坡地為主。大明現在這個氣候,水澆地禾苗都活不了,更不要說旱坡地了。

境內大部分土地,也被萬安王與當地官紳豪傑所占有,連年來的大旱,也使當地百姓貧困到極點。

雖說永寧知縣武大烈也算公正廉明,平日多有救濟災民的善舉,不過並不妨礙窮瘋了的饑民裏應外合,配合闖軍將永寧縣城陷落。最後因逼問縣印下落,武大烈被李自成拷打而死。

一個知縣,死就死了,當地百姓可顧不上這麽多,因為李自成敢殺萬安王,威名更震,投軍的人更是絡繹不絕。還有各處慕名而來的大小馬賊,山匪,刀客,杆子等等,他們一一被李自成收編,成為闖軍的步卒或是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