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桃源、出發(下)(第2/5頁)

其實王鬥只在後世看過鐵模鑄炮法相關史料,有著若幹記憶,真正要實現,要靠周象輅等人摸索完善。對周象輅諸人而言,技術上他們其實沒有問題,所欠缺的,只是捅破那層窗戶紙。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這鐵模鑄炮法,便在大明成功實現。

提起這鐵模法,周象輅贊不絕口:“其法至簡,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大銃旋鑄旋出,不延時日,且銃口自然光滑,無瑕無疵,真乃利法也。”

周象輅似乎讀過書,滿口的之乎者也,不要說,他戴上眼鏡後,配上他那修長幹瘦的身子骨,真有點象老學究。

對他這種鑄炮器匠來說,幾十年鑄炮無數,從佛狼機火炮到紅夷大炮,經手不知多少。一門炮的成功,向來都需幾個月,哪有眼下這麽快捷的?而且使用鐵模鑄炮法,膛內自然光滑,解決了炮膛蜂窩的難題,那可是火炮炸膛與裝填緩慢的重要原因。

因為王鬥的“先見之明”,他已經被諸多工匠這樣真心稱贊過了,贊得多,再聽聞也沒什麽感覺。

他關心的是另一個問題,他說道:“周師傅,工匠教習鑄炮之事如何了?”

周象輅說道:“回將軍,小人用心教習,匠工們原本就有底子,學得也用心,估算兩年之內,這近百匠工,便可獨自鑄炮。”

軍工科主事李茂森管著諸多工廠,諸事繁忙,火炮廠平日事務,其實大多由周象輅管理。

他前來東路,除了相關圖紙外,還帶來了十幾個親近工匠。王鬥的意思,是讓他教習選入廠內的近百工匠學習如何鑄炮,為將來的大規模生產打下基礎。

當時周象輅很是猶豫一陣,鑄炮技藝,是他吃飯傳家的根本,哪能隨便傳人?

對很多工匠而言,自家技藝,向來密不示人,只傳長子,甚至傳媳不傳女,便是招些學徒,也要考查再考察,隨在身邊幾年,甚至十幾年後,才會透露一些重要的地方,決不可能全盤交出去。

不過王鬥隨後提到“專利”這個誘惑,並以李茂森為例子,他與賴源龍研究出火門裝置,工匠每打制一門火銃,都要向二人交納一定的利錢,等於那些人都是他們的學徒。

這種專利費利及子孫,帶來的好處高達幾十年。技藝範圍擴展越廣,二人得到的好處越多。因為李茂森等人例子在前,舜鄉堡工匠積極性都非常高,各種發明層出不窮。

聽聞這“專利”之事後,周象輅很是愣了一陣,他親自找過李茂森等人言談後,最後決定將鑄炮技術出讓,並手把手教習匠工鑄炮,換來子孫幾十年的龐大好處。

其實對那些工匠,以王鬥的威望,當然可以強迫他們主動讓出技術,不過王鬥認為沒必要。各人切身帶來的好處,更可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一個強迫,一個主動,這生產力便是天差地遠。

所以火炮廠這近百個工匠都成為周象輅的學徒,包含李茂森在內。暫時周象輅只教他們紅夷炮的鑄造技術,雖然周象輅對佛狼機火炮的鑄造也頗為精通。

論起佛狼機火炮,與紅夷炮各有千秋,不過紅夷炮占了射程的優勢,未來王鬥的主要對手清國,便是紅夷大炮使用的大戶。來日火炮趨勢是比射程,比威力,自己總不可能列個陣,就眼巴巴的站在遠處挨炸吧?

王鬥希望未來有數百門紅夷大炮,炸死一切狗娘養的。

……

年初周象輅率領火炮廠各工匠鑄炮三十門,幾個月後炮成,由於使用泥模之法,最終合格的只有五門。不過有這個合格率,周象輅在大明已稱得上國手了。

他使用王鬥說的,新穎的鐵模之法又鑄炮十門,王鬥正好看看檢驗成果。

眾人來到火炮廠後寬闊的場地,那十門新鑄紅夷三磅炮拉來,遠遠的,幾個工匠先將一門炮拉到場地中間,往內中灌滿火藥,充實後引出一根長長的火繩,隨在王鬥身後各人都是探頭探腦,看其中一個工匠掏出火摺子,將火繩點燃。

然後那幾個工匠拼命拔腳奔跑,就聽轟的一聲巨響,硝煙彌漫,那門沉重的火炮騰越天空,然後重重摔落下來。

周象輅臉上閃過激動的神情,對王鬥恭敬道:“將軍請。”

身後各人隨王鬥一窩蜂的過去,那門火炮被擡到一座高台放置。周象輅又戴上自己眼鏡仔細審視,看炮身有什麽損壞或是膛口炸裂之處,良久,周象輅臉上露出笑容,對王鬥施禮道:“小人有幸,此大銃鑄法合度,己無炸膛憂患。”

周邊一陣歡聲笑語,眾人異口同聲道:“恭請將軍命名。”

王鬥也是哈哈大笑:“該門火炮,便命名為永寧炮吧,算是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