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桃源、出發(下)

說到李之芬與趙瑄等人編程火炮射表,王鬥此次來到軍工廠,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巡察火炮的鑄造成果。

不錯,年初起,永寧城西北已經建立了一個火炮廠,去年年底,情報司已經從京師竊來若幹火炮圖紙,並從天津諸地重金拉來一批火炮工匠。大明火器制造興盛,京師,天津一帶密布各樣火器作坊,工匠數有數萬人。

不過與軍隊一樣,這些工匠苦不堪言,管理上也有極大的漏洞,相關圖紙的竊取與工匠籠絡,根本不是難事。

連原來的四門紅夷六磅炮,朝廷拔下的十門紅夷炮,幾個月前鑄成的幾門火炮,王鬥現在共有十九門紅夷大炮。不過這遠遠不夠,王鬥知道清國已經有大規模自鑄紅夷炮的能力,對火炮生產也非常重視,松山之戰後他們紅夷大炮數目超過百門,入關後超過兩百門。

或許讓世人意外的是,清國方面懂得用失蠟法鑄造火炮,並對火炮不同位置退火處理,所鑄火炮性能已超過此時的西洋火炮。這當然是漢軍旗那些漢奸們的功勞。

能預知歷史,其實對王鬥也來說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所有的壓力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不過穿越者也有優勢,便是多了好幾百年的見識。你清國有鑄造火炮的失蠟法,我有鑄造火炮的鐵模法,決對領先世界潮流。

不錯,王鬥所說的便是清時龔振麟發明的鐵模鑄炮法,工藝簡單,降低成本,還不受氣候限制。如果用熟鐵打造代替生鐵鑄造,還可解決蜂窩澀體的問題。

這當然是非常優良的技術,要知道在歐洲,火炮鑄造從十六世紀一直到鴉片戰爭前,都是采用泥範整體模鑄法,或是失蠟法。只有鴉片戰爭後,才采用車床切削鑄造法。

而且這泥模法與失蠟法,鑄炮時間都需要一個月到三個月,失蠟法雖不受季節限制,但每門炮所需時間也要兩、三個月。而且成功率都不怎麽高,每鑄十門炮,合格率只得二、三成。

鐵模鑄炮法合格率可高達五成,鑄造一門炮,需要時間還不到一個月,四季都可以進行。

年初火炮廠建立後,由軍工科主事李茂森親任管事,火炮千總趙瑄也掛了個管事的虛職,以表示他格外重視之意。火炮廠建立後,軍工科從各廠精挑細選了近百個工匠進入廠內任事。

在王鬥進入火炮廠時,內中熱氣逼人,鐵漿飛漲,所有的工匠都在忙忙碌碌著。

火炮廠副管事周象輅是個五十余歲的老者,算是世代的匠戶,在紅夷炮的鑄造上有極深的造詣,情報司將他挖來,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心力。在王鬥看到他時,他正戴著眼鏡,聚精會神審視著一門完工的紅夷三磅炮,神情專注。

每次王鬥看到周象輅的眼鏡,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只有一個鏡片,兩邊用精致的銅料裝飾,並用細繩綁在耳朵上,與後世的眼鏡造型很有區別。曾聽周象輅言過,他與畢懋康相識,這副眼鏡,就是他贈送的。

其實眼鏡在大明不是什麽稀罕物,不過明人不稱眼鏡,稱其為叆叇。很多人配副眼鏡,多為表示吉祥或者身份高貴,並不是為了改善視力之用。不過周象輅確實是近視眼,現在更是老花眼,有了這副眼鏡,看東西就方便了。

周象輅聚精會神,王鬥等人進來都沒有發現,李茂森提醒他後,他忙將眼鏡扶到一邊,急步過來迎接。

看他恭敬地叩頭,王鬥扶起他:“周師傅,在火炮廠還順心吧?”

周象輅連聲道:“順心,順心,這永寧城之地,是小人夢寐以求的。”

待遇佳,地位高,還可隨心所欲花費大量原料研究,王鬥又經常召見賜宴,對周象輅來說,東路是他理想的桃源之地。其實周象輅在原來的作坊也算是個管事頭目,不過那邊死氣沉沉,哪有東路這樣的朝氣蓬勃,可以盡展胸中所學?

“使用泥模之法,己鑄紅夷大銃五門,裝填三斤重炮子。數月前小人依將軍之言,研習鐵模法鑄炮,己有所心得,近日完成紅夷大銃十門,正要檢驗……”

周象輅帶王鬥等人在廠內來回巡視,一邊沉穩向王鬥介紹。

可以看到,廠內工匠,現在都使用鐵模法鑄炮,近百工匠忙忙碌碌,分工幾道,有調制漿液的,有澆鑄金屬熔液的,還有負責龐大的起吊裝置,各有工序。

這鐵模鑄炮法工序約有六道,鑄炮時先將鐵模的每瓣內側刷上兩層漿液,第一層漿液使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制成的,第二層漿液使用上等極細窯煤調水制成的。

然後兩瓣相合,鐵箍箍緊、烘熱,節節相續,最後澆鑄金屬熔液。待澆足熔液,冷卻成型後,按模瓣次序剝去鐵模,如剝掉筍殼一樣,逐漸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內的泥胚胎,鐵炮便成,比泥範法與失蠟法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