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如潮而來(下)(第2/3頁)

王鬥讓他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他會吩咐財政司拔款,一年幾萬杆的火銃成本,他還支付得上。又問起魯密銃的問題:“朝廷拔下魯密銃一千杆,本將吩咐內中五百杆改為自生火銃樣式,軍工科完成了嗎?”

……

得到五百杆燧發魯密銃盡數完成的消息,王鬥決定將這批燧發魯密銃下拔軍中,未來看看戰場作戰的情況。

不過眾將都是興趣索然,燧發火銃高額的啞火率,讓他們提不起精神。

眾軍在戰場列陣齊射,如果火銃兵手上的火銃啞火,幾乎沒有再扣動一次板機的機會,就要快速退回裝彈。高度緊張下,很多人可能會忘了銃管內仍有彈藥,又往內中裝藥……

不比混戰時使用手銃,這種長杆的燧發火銃,如果用於軍中,可能引起的輪射混亂風險太高了,哪比得過軍中成熟的火繩槍?所以眾將興趣索然就可以理解了。

便是未來有大批量的燧發火銃庫存,王鬥也不能強迫眾軍士都使用燧發火銃,只能在以後的戰爭中,慢慢完善燧發槍的性能,提高眾軍對這種火銃的信心。

當然,王鬥吩咐軍工科多打制燧發手銃,使年產量達到五千到一萬杆,還是讓眾將興致勃勃。討論著自己麾下每個兵裝備一到兩杆手銃後,未來如何與敵人作戰。

……

看過騎兵訓練後,王鬥帶領眾將回到永寧城,下一階段,主要是五千多新軍招募訓練問題。

目前王鬥軍隊,有六個步軍千總,一個騎兵千總與一個輜兵千總,這裏約七千三百余人,大部分都是老軍。

溫達興的夜不收千總,由於招收戰場偵測人員較為困難,所以軍中夜不收一直只有四隊兩百余人。為了提高未來的戰場偵測力量,王鬥已經決定,李光衡麾下的騎兵們,平日閑著沒事,也需要訓練戰場偵測。

王鬥營部有直領護衛三百人,他們分為六隊,三隊魯密銃手,三隊刀盾手,平日還作為儀仗隊使用。這三百人,同樣也要訓練夜不收各種技能,這樣未來的戰場偵探,王鬥便有了一千五百余人的軍事力量。

不但如此,各個千總的步隊,由於都擁有馬匹,也必須挑選一些精明強悍之士加以訓練,使之擁有夜不收的技能,成為各個步兵千總的戰場耳目。

再去除趙瑄的炮兵千總(不滿員,目前只有兩百余人),王鬥八千五百老軍們,還有四百余人未入甲等軍編制,作為將要訓練的乙等軍軍官們存在。

王鬥將擴兵五千余人,以一千總九百二十人計,又需要六個千總。

這表示又有好些人要升官了,新軍的每個千總,自然要從各資深把總中挑選。各把總中,雷仙賓、黃玉金、吳爭春、沈士奇、田志覺、陰宜進、高尋等人都是良好的人選。

雷仙賓與黃玉金二人原是韓朝的部下隊官,早在崇禎九年的戰事中就有出眾表現,王鬥意屬他們各為新軍的千總。余下的千總人選,也在緊張的選拔當中。

除了這些乙等軍的千總,還有二十幾個把總,八十幾個隊官,更有眾多新軍甲長、伍長等軍官頭目。龐大的需求量,不知引起多少甲等軍老兵們的興趣,很多人上下活動,希望能進入新軍中任軍官。

舜鄉軍中,各千總,把總,隊官,都擁有推薦下屬的權力,鎮撫們也將平日各軍官表現匯合上報,作為將士升遷的參考之一。一場規模浩大的升遷戰開始。

……

除此以外,東路很多百姓也盯著舜鄉軍五千余的新軍名額。

現在的舜鄉軍,在東路地位高,待遇佳,他們英氣勃勃的樣子,看得許多年輕人羨慕得直流口水。特別保安州那些軍戶,個個走在外面都是腰板挺直,得意洋洋。

更不用說舜鄉堡軍戶們,不論各地文人還是商人都要巴結他們,因為你要在舜鄉堡設廠開店,需要這些軍戶作保人。不與這些軍戶打好關系,根本不能在當地落足。

而舜鄉堡現在是東路最富足的地方,舜鄉軍大部分是舜鄉堡人,每次出戰,都帶回大量分賞,家家富裕,商機頗多。又有哪些士紳商人會放棄這個充滿機會的地方?

但不比崇禎九年,那時保安州是全民皆兵,每個軍戶子弟條件合格的都需從軍。現在定國將軍開始挑肥揀瘦,想進入舜鄉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王鬥本來的意思,是從新設屯堡中的新軍戶中挑選兵額,不過各屯堡沒有完善,未安排的流民災民甚多。而且現在各屯堡實行營田制,暫時沒有分田到戶,所以經仔細考慮後,這五千余新軍,王鬥決定在全路招募。

這五千余新軍除發下盔甲軍服,負責軍中夥食外,仍然沒有糧餉,不過平日作戰有殺敵分賞,五年後還可退役。退役後他們擁有東路軍戶戶籍,分取熟田五十畝,耕牛農具等物,平日作戰的盔甲兵器也歸他們傳家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