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3/3頁)

延慶州冠山書院的學正曾尤賢,老監生出身,在冠山書院幾十年,算是“德高望重”,便是延慶州吳知州見了他,也得恭敬稱聲“曾翁”。他家族苦心經營,省吃儉用,終於置下數傾良田,還有相關店鋪十數家。

曾監生平日就苛待自己,盡量省吃儉用,雖然家業越積越多,卻舍不得稍稍奢侈一把。他這樣的人,對自己與家人都苛刻,更不願往外掏錢,聽聞定國將軍將要征收商稅,立時氣憤填膺。

吳略一提議,正中下懷,以他的名望,輕易招集了東路各處的士子們,聯合商議對策。

在吳略慷慨激昂後,他也顫巍巍地嘆息道:“萬歷朝時商稅之禍,老夫是記憶猶新。幹戈載道,禍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聖人有言,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加派之害不過稅計,商稅之害卻以日計。征收商稅,乃為奪民之財,此舉天怒人怨,大明暗無天日,東路將破壞凋零啊!”

說到這裏,他連連咳嗽。

在場各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語,言辭間皆痛心疾首,在場各士人學子,哪家沒有開設店鋪?東路各處商人,哪家不是他們族人親眷?王鬥要征收商稅,便是從他們口中奪食,決不答應。

當然,他們中也有諸多貧窮士子,家內沒開設什麽店鋪的,而且王鬥在東路設立屯堡,他們也有意進入堡內謀個書吏之職,心底下認為王鬥征收商稅,跟他們無關。

不過此時“眾情激憤”,他們又哪敢開言為王鬥說話?如果如此,一個斯文敗類的評價肯定是免不了的,以後他們不要想在士人中混了。所以他們打定主意兩不相幫,吳略提議整個東路士子罷課,他們跟在後面便可,決不當出頭鳥。

終於,眾人一至認定,王鬥此舉乃天怒人怨,不得人心的壞事,他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士人學人,朝廷的棟梁之才,有必要以實際行動向王鬥作出規勸之意,罷課!

這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各界紛紛響應,萬眾一心,向定國將軍王鬥施壓。最後讓他收回自己錯誤的舉動,瑍然醒悟,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