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密謀(第2/2頁)

看他義憤填膺的樣子,宋佳選與陳恩寵卻是心下有數,郭士同任東路管糧通判後,他族內的子弟紛紛湧到,買田買地,開店設鋪,糧油店,布匹,鹽店等等,開設達有十幾家。

如果王鬥征稅,不是要從他口中奪食嗎?這讓郭士同怎麽能忍受?

宋佳選掌管邊關城堡,更是心下了然,郭家子弟,若是沒有參與走私塞外之事,那才有鬼了。王鬥有意整治軍隊,禁止私貿,已經讓郭士同極為忌諱,如果再征稅……

其實是否征收商稅,王鬥的參將府還沒決定,王鬥雖然有這意思,不過念在時機未到,打算緩緩,過個一、兩年再說。但不知道為什麽,突然這股風傳來,在東路各城迅速傳揚開來。

對宋佳選等人而言,這消息如久旱逢甘雨一般,不管是不是真的,王鬥都將陷入極大的危機,他將得罪東路大部分商人,士人,武人等。反對如潮聲音下,他未來在東路能不能坐穩位子,真的難說。

這樣一來,王鬥就顧不上治理軍隊,禁止私貿了,宋佳選等人又可以安心發財,吃空餉,喝兵血等。

三人在屋內不知談了多久,宋佳選與陳恩寵才滿意出來,二人互視一眼,都是冷笑一聲。

……

延慶州建於永樂十一年,包磚於景泰二年,擴建於萬歷七年。與保安州一樣,是東路境內兩處民州所在,內中居住的百姓,很大部分是民戶。

延慶州有州治與守備官廳,內有冠山書院,設之儒學。州城坐擁平川之地,南北為山川,東西為平坦沃土,更交通鎮城與京師要道,向是居民繁衍之所,永寧年間便在這裏募民鎮守。

城內有大街數條,皆搭有坊表,此時在承恩坊一條胡同的大宅內,聚集了眾多商人。大宅華貴,大廳寬敞富麗,內中的商人,也個個錦衣袍服,盡顯富貴之氣。

他們慢條斯理坐著談笑,簡單幾句交談中,有時價值幾萬兩的貨物交易就此達成。

在座商賈,多是糧商、鹽商之輩,有人同時還經營著藥布皮毛、當鋪旅館、錢業、茶業、倉庫諸務,個個身家巨萬,舉手間撲面而來的富貴之氣。

大明初期為了解決邊軍糧餉運輸問題,便實行了“開中法”,鼓勵商人運糧到邊關。從那時起,九邊便糧鹽商人大興,便是“開中法”敗落,然隨著大明衛所的破敗,九邊需要大量的糧食棉花布匹,同樣離不開這些商人。

以軍士月糧一石標準計,僅宣大三鎮一年便需要糧食二百多萬石,布幾十萬匹,棉花幾十萬斤。還有大量馬匹的草料,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雜貨需要的數目也是天文數字。

這養活了一個龐大的商人集團,有資十萬兩不敢稱道,百萬兩才算平常,特別以晉商、京商,徽商等為富。

由於獲利甚巨,雖明末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但對很多商人而言,卻影響不到他們的富貴生活。香塵載道,玉屑盈衢,商賈之間的誇富鬥艷層出不窮,極盡揮霍之事。

看周邊一排排站開的丫鬟侍女,身旁那精致的黃花梨桌椅,還有旁邊吹拉彈唱,專門從太原請來的梆子戲班堂。對許多貧民百姓而言,做夢也想象不到這等奢侈。

這還僅僅是東路一個普通州地,若是到了太原諸處,這所宅院的主人便又是土包子了。

眾商賈正在交頭接耳,輕言淺笑,這時一個穿著藍綢長衫的管家出來,含笑道:“諸位,張老爺子到了。”

一個五十余歲的老者在一幹侍女的攙扶下出來,他須發半黑半白,身材高大,舉手投足間頗有威嚴之氣,顯然是久居金錢權力中心的人物。看他出來,在座商賈紛紛拱手作揖,連稱“張老爺子萬安。”

由不得各商賈不恭敬,這張老爺子張萬山便是原東路參將張國威的族叔,張國威在東路鎮守多年,觸手無孔不入,東路所有能賺錢的產業,哪個他沒伸手?田地,糧油,布匹,棉花,畜牧,礦山,等等等等,都有張家的身影存在。

張萬山老奸巨猾,手段狠辣,對竟爭對手從不留情,除非答應他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在場商賈或許有些人是外來的強龍,但強龍不壓地頭蛇,張家就是東路的地頭蛇。要想在東路這塊地方經商營業,誰敢不聽張家的號令?

便是張國威調任到鎮城,但張家的影響仍在東路深深存在。

見眾商賈施禮,張萬山呵呵而笑,拱手團團作個圈,略略提高聲音說道:“諸位,讓老朽來引見。”

他指著身旁一穿著綢袍,頭戴六合一統帽,神情頗為精明的中年人:“這位便是範家的大公子範三拔,範大掌櫃,諸位多多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