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3頁)

葉惜之冷哼了一聲:“苟利國家,我則專之,對此輩某從不假以辭色。”

秦軼微笑道:“愚觀符先生來訪諸同窗好友,也有數人頗佳,嘆其眼高於頂,不通實務。平日袖手談心性,拼將一死報君王,此些人等,也非定國將軍幕府適當人選。”

符名啟沉吟,他好友王鬥讓他舉薦人才,進入幕府各司之內。這幾日符名啟也考慮了幾個人選,儒學兩位訓導江宏生與黃日光都有意進入教化司內。

本來在符名啟看來,秦軼與葉惜之也是很好人選,不過二人卻對參謀司與民政司更感興趣。幕府之信息符名啟雖只對二人透落只言片語,不過內中隱藏的龐大力量己讓二人興奮不已。

葉惜之斷言王鬥有“滔天大志”,在他看來,民政司是自己發揮才能的最佳之地。該司也需要材幹強敏,足任倚辦的人才署議幕府計事,自己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秦軼對幕府參謀司非常好奇,聽聞舜鄉軍精於條例,加上精良的測繪,以此方略條例指揮打仗,有利無弊,更不會有紙上談兵之憂。

依他所聞,大明各將還沒有這種打仗方式,也不同於諸文官的紙上運籌帷幄——他們往往定出一大堆印象派的戰略戰術。定國將軍能設立這樣的司職,真仍奇才。

當然了,二人都同意在教化司下掛一份職務,平日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很附合他們這些文人的口味。

葉惜之在符府內住了幾日,早迫不及待,說完那番話後,便想讓符名啟今日代為引見。符名啟呵呵笑著搖頭:“也是不巧,定國將軍今日下舜堡巡察,引見之事,只能改日。”

葉惜之失望不已,眼睛咕嚕嚕轉動,那邊符名啟繼續與秦軼探討這幾日爭論的話題。

“依愚之見,今天下紛紛,科舉若重文章,只會選試出自詡高峻,卻不通實務之酸腐之輩。當文武合二為一,量才適用。通文武治略者可為全才,文武通一者為兼才,有行績而文武俱荒疏者為偏才……”

……

崇禎十二年四月初六日,王鬥來到了舜鄉堡。

發展到現在,舜鄉堡已經成一個繁華的大城,本地軍戶人口超過兩萬,更有外來人口數萬。

源源不斷還有各處難民營的百姓被挑選進入舜鄉堡地界,或是五堡,州南面黑山寺諸地,種田、開礦、放牧諸事。這些百姓是幸運的,一被挑選出來,意味著他們可以吃飽飯,難民營的夥食,顯然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更要緊的是,他們看到希望,他們在官方安排下前往州南各處做事,如果表現好,經嚴格考察,他們可以擁有保安州軍戶戶籍,未來分田分地,子弟參軍,過上與當日百姓一樣的好日子。

有比較才有幸福,看那些外來人口樣子,舜鄉堡軍戶們不由慶幸感慨。

保安州原有不少民戶,先是偷偷有人改為軍戶,後來成規模,大批量出現。特別原來王鬥的老家幸莊,除了李家原來一些佃戶外,已經全部改為軍戶,州城各裏也是如此,讓知州李振珽郁悶不已。

現在在東路這個地方,有一份保安州軍戶戶籍,特別是舜鄉堡軍戶戶籍是很體面的事情。在舜鄉堡有親戚的,不斷有人舉家投奔。過來後,他們可做點小買賣,舜鄉堡人口興旺,家家戶戶有糧有銀,在這裏做買賣很容易。

他們也可幫當地軍戶耕田,在他們家子弟出去作戰的情況下。

還可以去礦山、林廠、畜場做事,總之活口的機會很多。

便是臨近的五堡軍戶,都是大大沾光,該堡這兩年興盛不少。

有消息傳出,定國將軍要在保安州,甚至整個東路大規模修橋鋪路。將軍還從韃子手中奪回大量豬羊,未來修建店鋪廠房等,都需要大量人手,這些都是機會。

隨著每日人流的湧入,崇禎九年那些放棄燒毀的各處屯堡重又興盛。

境內原來十幾個屯堡及周邊,都成為人煙密集之地。

特別是舜鄉堡本堡,原來在王鬥治理下城池曾擴大三倍,但隨著人口的增多,顯然城池內住不下這麽多居民。擴建的房屋沿著城外增加一圈又一圈。

保安州這個地方,韃子打不過來,也沒有匪徒敢打百姓們的主意,就算住在城外,大夥也很安心。

當然,由於舜鄉堡地界集中了王鬥大部分庫藏之銀庫,糧庫,礦山,軍工,畜場等要害部門,還是新兵訓練的重要場所,想進入舜鄉堡也頗不容易。

流民是不準進入的,外來人口,想要在舜鄉堡居住,都需持有當地軍戶的介紹信與擔保信。從各條道路進入舜鄉堡時,還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盤察,特別堡西窯子河一帶的軍工場所,更是生人勿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