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昌平(第2/4頁)

一片震天的歡呼,每個民眾,都是大聲地向出征將士歡呼。

看著這一切,王鬥眼眶有些濕潤,這些民眾都是自發聚集,自發歡送,軍民如此,不枉自己在保安州苦心經營多年。

他無聲地揮著手,一個個出征軍士,也是高昂著頭,從兩邊人墻中穿過。

到了洋河邊上,保安州知州李振珽已是領著一幹吏員在此相送,見王鬥大軍過來,數千人一色精壯的軍士,一片盔甲的海洋,還有密密麻麻的戰車輜重,人人都是動容,王鬥此時毫不隱瞞自己的力量,所見諸人,都是吃驚。

李振珽取過一杯酒,大聲道:“祝願將軍一路順風,征戰告捷。”

昨晚李振珽已是率城中鄉紳設宴為王鬥送行,今日又來相送,王鬥接過酒懷一飲而盡。

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啟也是取過一杯酒,對王鬥道:“老弟,一路順風,征戰順利。”

看著老友,王鬥無聲地點了點頭,領著大軍,又滾滾向前而去。

……

到了衛城,衛城守備徐祖成也是率城中大小官將在城外等候送行,看到王鬥的大軍,他也是感慨不已。王鬥本為他的下屬,現在已與他同級,職務上更為大明遊擊將軍,高過他一等。

他心下只能感嘆王鬥的官運了,看到王鬥身後一色彪悍軍士,個個士氣高昂,他不知道王鬥是如何操練成的,或許,等王鬥出征歸來,該好好向王鬥討教一番。

“將軍,前面就是土木堡了。”

夜不收百總溫達興過來向王鬥稟報。

便是在行軍時,王鬥也是夜不收哨騎四出,隨時收集前方動態。

算算今天走了近百裏,行軍效果不錯,更不要說還是全員披甲。大明軍律,行軍必需甲胄齊全,只有安營紮寨時才可卸甲,所以王鬥全軍行進時,也是人人披甲。

昨日紀世維批給王鬥的盔甲已是到齊,五百副鐵甲,還有內鑲鐵葉棉甲一千副,每副盔甲外面,都是外塗紅色甲漆,軍士們披上後,王鬥軍中一大片耀眼的紅光。身披紅色盔甲軍服,讓每個軍士看起來格外精神,看來明軍赤軍,赤籍的外稱不是隨便說說的。

王鬥已是驗過,這批盔甲盡數精良,決對沒有一射兩個眼的憂慮,料想紀巡撫批給自己這些盔甲,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有了這批盔甲,除了軍中的輜兵身著鴛鴦戰襖,腳著鐵網靴外,每個戰兵,炮兵,騎兵,人人盡是披甲,或棉甲,或鐵甲,外面還有紅色的翻羊毛大衣,厚實保暖不說,看起來還軍容鼎盛。

依這種速度,王鬥估計用不了幾天就可以趕到昌平與入衛援兵匯合,其實王鬥覺得自己軍隊還可以走得更快,要不是那些炮隊與輜重隊拖累速度的話。

王鬥以夜不收為尖刀,以韓仲為前鋒,自己營部為中軍,溫方亮為後軍,那些輜重隊與炮隊也盡數隨在自己中軍後面。大明十月的天氣,已經頗為寒冷,有時會飄下一些細小雪花,風一吹,立時化開,只將路面凍得結實。

道路不是很好走,還好輜重隊與炮隊大部分車輛,都有馬騾拖拉,只有那些推獨輪車的軍士們吃苦。

車輛本身的重量,上面還有幾百斤的糧草,一路都要推去,頗為辛苦。好在他們都配有手套,外面同樣有紅色的翻羊毛大衣,比起別的明軍軍隊,已經算是舒服。

有了這些輜重與炮隊,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軍士們行軍的速度。

王鬥看看時近傍晚,再看地圖,前面有一條河流,道:“不用進土木堡了,就在這河邊安營紮寨吧。”

王鬥軍令傳下後,各軍士到了河邊立時紮營,就地挖壕,取出帳篷,分布營區,挖掘排水溝與公共廁所等。周邊沒有什麽樹木砍伐,王鬥也不會帶什麽木材木料行軍,所以軍營四周沒有撘建臨時木墻,只是安排守夜軍士沿著四邊壕溝巡弋,設定夜號。

此外還有輜重兵取出一大袋一大袋的鐵蒺藜沿著四面要緊之處拋撒。

這些鐵蒺藜都是舜鄉堡兵器廠所造,生鐵所鑄,由於有模具,鑄造飛快。鐵蒺藜如三角釘,落在地上總有一面朝上,非常銳利,不論是對敵還是布營,都非常好用。而且用細鐵鏈串連,布設與撤收都非常方便,在大明軍中也使用普遍。

野外紮營舜鄉軍已經訓練多次,所以安營紮寨時有條不紊,王鬥治軍嚴厲,便是在內線行軍,安營紮寨也是有如戰時。很快的,一座完善的營地,便出現在眾人眼前。

炊煙裊裊,一個個鍋灶撘起,勞累了一天的眾軍士圍在鍋灶周邊大聲談笑,王鬥軍中每個千總,把總都有自己的夥兵炊房,便是每個甲中,也有其中一個軍士身兼夥兵,吃著熱呼呼的面條餅子,還有一些肉幹等,眾人都精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