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25節(第3/6頁)

適者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此刻門閥士人們面臨生存的抉擇。

經文學影響國策,國策影響門閥士人的權勢和利益,但門閥士人的利益因為國策原因受到損失時,最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從根源上去找原因,去改良經文學,讓經文學去適應國策,而不是舍本逐末,用門閥士人的權勢和利益去對抗國策,最後兩敗俱傷玉石俱焚。

本朝社稷兩次敗亡,門閥士人兩次遭到毀滅性打擊,如果大家還不能從中吸取教訓,還是和國策,和朝廷正面對抗,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

要想確保門閥士人的利益,就要把目光放遠一點,就要主動適應社稷的發展,就要改良儒學,讓改良後的儒學適應國策的變化,然後從社稷發展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將來,大家的實力變強了,儒學也有生命力了,反過來又能影響國策,改變國策,支配國策,繼而從國策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本朝立國之初,黃老之學牢牢占據了學術主導地位,儒學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很多儒生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但自董仲舒大師創出新儒學之後,儒學一躍而起,徹底擊敗了黃老之學,這就是儒學生存的例子,最好的例子。要想生存,就要改變自己,就要讓自己去適應當前形勢,否則終究會被淘汰。

暫時的讓步是為了將來長久的進步,暫時的損失是為了將來獲取持續而豐厚的回報,這才是門閥士人在當前形勢下應該采取的正確對策。這樣門閥士人才能與時俱進,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像伏家這樣延續四百年的經學世家也將越來越多。

楊奇斷然下了一個決定,支持復興正統儒學。楊家是今文經學世家,但今文經學的衰敗已經是事實,楊家如果還不能做出正確的生存對策,其敗亡不過是瞬間的事。與其和朝廷對抗,玉石俱焚,還不如與時俱進,改良楊氏經學,為楊家世世代代的生存打下堅實基礎。

但楊家的人太多,要想讓楊家的人在生存觀念上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需要時間,而尤為重要的是,將來的天子必須支持新儒學。也就是說,主掌權柄的是天子,而不是大將軍和長公主,這才是楊家生存發展的根本。只要大將軍繼續控制權柄,天子就是擺設,朝堂上的矛盾就會持續,就算新儒學即刻誕生,也無益於社稷的穩定,無益於大漢的長治久安,更無益於門閥世家的生存和發展。

“最近,朝野上下對大將軍的非議很多……”楊奇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試探一下,“南方叛逆更是大肆宣揚,說大將軍有篡僭之意……”

長公主明白楊奇的意思,他這是在問長公主何時交出最後的權柄,而這又關系到大將軍的武。大將軍只要一日控制著北疆武力,天子就一日不能真正意義上獨攬權柄。

“我希望你們能幫助天子。”長公主微微一笑,“有些事要慢慢來。我自從嫁給大將軍後,一直以為這是個夢,擔心一覺醒來,夢就醒了。三位愛卿,現在你們能告訴我,我到底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我真的是大將軍夫人嗎?”

楊奇大笑。劉和和張範喜形於色,相顧而笑。

“殿下,如果你不介意的話,臣等可以改口,稱殿下為夫人。”楊奇站起來,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請夫人寫封奏章,臣等攜夫人急奏,到南陽天子行台覲見陛下。”

長公主掩口而笑,“愛卿不要急著走,在晉陽待兩天吧。你們因國事繁忙,未能參加我的婚禮,我一直很遺憾。既然來了,就讓我和大將軍好好招待你們一下,好不好?”

三人躬身拜謝,“恭敬不如從命。”

太傅劉和、宗正卿張範、光祿大夫楊奇在晉陽待了一天,然後急赴南陽,同行的還有不其侯的兒子伏典,許劭的兒子許混,兩人奉各自父親的命令到南陽勸說天子復興正統儒學。

過了兩天,大將軍帶著一家人泛舟晉水河,特邀李瑋夫婦同遊。船行數裏,長公主請李瑋下棋。

“丞相大人打算何時返回長安?”長公主笑盈盈地問道,“你不會打算就此終老晉陽,和大將軍待一輩子吧?”

“我回去解決不了問題。”李瑋神態悠閑地說道,“對於朝中很多人來說,他們並不希望陛下取得南陽大戰的勝利。天下如果南北對峙,很多人不但有錢賺,還有官做,如果統一了,就斷絕了他們的財路、官路。今日朝堂上的爭鬥之所以愈演愈烈,就在於此啊。”

“這話有什麽根據嗎?”長公主拈著一粒白棋子,正準備放下,聞言又拿了起來。

“南北對峙就要打仗,仗打得越多,糧食、絹布、鹽鐵、馬匹等等物資就會持續漲價,他們的財富就會暴增,而國庫則會空竭。天子和朝廷要想統一,就得向他們賒借錢財,久而久之,他們就控制了朝政,控制了國策,也就是說,他們的仕途美好啊。朝政和國策被他們控制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就不會終結。與此同時,他們在國策的幫助下,將肆意掠奪錢財,掠奪土地,最後……”李瑋把手上的黑棋子用力扔到了河裏,“沒了,什麽都沒了。社稷、天子、朝廷、財富……都沒了,天下就是他們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