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25節(第2/6頁)

“大將軍的身體看上去好多了。”楊奇輕撫白髯,笑呵呵地說道。

“那要感謝華陀大師。”長公主說道,“華陀大師有一套恢復身體的武技,叫五禽戲。大將軍最近早晚練習,頗有受益。”

“大將軍打算何時回長安?”

長公主搖搖頭:“他說了,他不回長安了。時機恰當,他將辭去輔弼之權,不再參隸尚書事。你們也知道,他現在基本上不過問朝政了。他身體很差,根本不可能再通宵達旦地處理政務。我想讓他在家靜養,多活幾年,這一點請你們務必諒解。至於長安的事,我想你們還是不要告訴他的好。”

長公主擔心三位大臣在自己這裏一無所獲,又去勸諫大將軍,還是主動把事情挑明了。

“殿下的意思呢?”楊奇馬上追問道,“長安現在混亂不堪,陛下又不願意半途而廢退出南陽戰場,形勢這樣發展下去,南陽大戰極有可能再遭慘敗。殿下,請務必勸告天子,南陽的仗可以打,但首先要平息長安的混亂,要立即修改官制,要削弱丞相的權力,把很多不合理的直接造成這次混亂的改制之策廢止了。如此則長安可望在短短時間內穩定下來,南陽戰場也可立即決戰。請殿下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復。”

長公主淡淡一笑,一語雙關地說道:“谷價上漲的原因,你我心裏都有數,州郡形勢的緊張,根源在哪,相信你比我更清楚。你們這樣做,是以卵擊石,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雖然不贊成援道入儒,但也不贊成修改官制,如果你們能退一步,借助朝廷開倉放糧的機會,重新把谷價降下來,我可以承諾在南陽大戰決出勝負之前,阻止丞相和太尉大人實施援道入儒之策。這麽多年了,朝堂矛盾越來越激烈,死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麽你們還是不死不休,非要鬥個你死我活?你們把社稷利益,大漢利益放在何處?”

楊奇臉色微變,剛想反駁,長公主伸出手阻止了他,正色說道:“老大人,我並不是責備你們,而是不想讓你們受到傷害。我把太尉大人請到晉陽的苦心,難道你們不理解?這些年,大將軍雖然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但你們回頭看看,每次朝堂爭鬥,死去的都是哪些人?大將軍即使出面了,他還是維護北疆人,維護軍功階層,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請諸位大人還是以社稷為重,能忍則忍,能讓則讓,等到陛下真正主政了,你們還是有機會主掌朝政。”

“至於儒學改良,我倒認為勢在必行。上次長安辯經,雖然今文經學全面失敗,但新經學和古文經學也有不足之處,你們三家經學應該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如今丞相和太尉大人有意援道入儒,你們正面對抗能解決什麽問題?你們應該想想辦法,比如瑯琊伏家、汝南許家、關中馬家和太原的王家、郭家、令狐家等經學世家就非常靈活,立即提出了復興正統儒學的建議,這樣既能阻止道家學說借助援道入儒的機會再度復興,又能幫助改良和鞏固自己的經文學,讓儒學地位更加穩固,這有什麽不好?為什麽你們非要固守自己的師法家法,明明知道經文學已經無助於推進中興大業,還要墨守成規,抱著延續了三百多年的事實證明已經失去生命力的經文經學死死不放?”

劉和、張範、楊奇沉默不語,陷入了沉思。

長公主的態度很明確了,她傾向於復興正統儒學。

伏完是長公主的姑父,許劭是長公主的老師,關中馬家也是皇親國戚,太原王家、郭家、令狐家是北疆系門閥的中堅,這些經學世家有的是研習今文經學的,有的是研習古文經學的。他們在這個關鍵時刻,倒向了以李瑋為首的改制派,采取了非常靈活的態度,試圖復興正統儒學,把先秦諸子學說融入經文經學,繼而和官學主導力量新經學對抗,很明顯是對當前復雜形勢的一種回應,一種新的生存觀念。

歷朝歷代,誰控制了官學,誰就能控制國策,最後就能控制朝政,就能從朝堂上獲取最大的權柄和利益。四百年來曾衰落的伏家有它維護、鞏固和發展自己經學的獨特辦法,伏氏學能延續到現在,顯然很好地理解和堅持了“與時俱進”的治學處世之策。伏家在本朝經文學世家中有崇高的威望,它在這個時候提出復興正統儒學,選擇了“與時俱進”之策,肯定會對其它經文學世家選擇生存之路,選擇有利於家族發展的策略產生決定性影響。

以伏家為首的經文學世家堅決站在了大將軍和長公主一方,這是一個強烈而明確的信號。這說明儒學改良已經是大勢所趨,說明此次朝堂爭鬥已經逐漸分出了勝負。即使這時候朝堂亂成一團,大將軍出手了,情況還是和以往一樣,受損最大的是門閥士人,而實力弱小的天子並不能給他們以強有力的支撐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