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6節(第5/5頁)

崔均沉默不語。

“大將軍迎娶長公主,並不是為了篡奪社稷,這一點,朝堂上下都有共識,我們也祝福他們。但問題的關鍵是,大將軍選擇這個時候迎娶長公主,等於公開支持李瑋,支持改制,這樣一來,小天子還敢和我們站在一邊嗎?”

“修改官制的目的首先是重新分配權力,削弱改制派的實力,然後再利用行台和晉陽之間的權力爭鬥,把小天子爭取過來,繼而一步步地修正改制中不合理的地方,確保中興策略真正按照以民為本的思路持續推進。”

崔均想了一會兒,搖搖頭,鄭重說道:“今日朝堂上,真正掌權的是大將軍,你這麽做,肯定會激怒他。這次大將軍以迎娶長公主的名義把李瑋請到晉陽,顯然是警告長安。以我看,你還是適可而止,不要再和李瑋針鋒相對了。”

“是啊,兄長,你要好好想想,要慎重。”崔林也勸道,“丞相大人離京後,長安的門閥世家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和宗室大臣聯手,竭盡全力扶持小天子,先讓小天子主掌權柄,然後再想辦法把持朝政,重修律法。雖然這辦法時間長,但穩妥有效,比如許靖、荀攸、張範、袁耀等諸位大人就是持這種態度。”

“還有一些人打算在南陽大戰結束,小天子回京後,聯合小天子修改官制,以此激化晉陽和長安之間的矛盾,然後利用長公主和小天子的關系,逼迫大將軍做出讓步,從而削弱李瑋的權柄,為下一步重修律法做好準備。陳群、董昭、袁渙、司馬朗、衛覬等大臣就是持這種意見。”

“總之,在小天子沒有真正控制權柄之前,我們不宜和晉陽決裂,免得激怒大將軍,禍亂社稷。”崔林言辭懇切地說道,“季珪兄,有些人的話你不要聽,免得上了他們的當,給他們利用了。”

崔琰苦嘆:“我的苦,你們哪裏知道?許劭、王剪、張燕、襄楷、王真等人最近在晉陽懸甕山談經論道,大談援道入擂、道儒相融之事,和晉陽的儒生們通宵達旦地辯論。張燕說,要道儒互融,而襄楷提出了以道代儒,許劭更是驚人,竟然說要棄儒入道。”

崔均和崔林聞言大驚。“這是真的?”崔均失聲問道。

“大將軍和長公主結為夫婦後,權勢太大,如果他們被張燕、許劭、襄楷等人說服,把道家黃老之學引入國策,不但中興大業受到影響,就連新經的官學地位都要受到挑戰。”崔琰憤怒地說道,“張燕、楊鳳和很多黃巾系文武大臣當年都曾從事張角學習《太平經》,都是道家子弟。這些年他們隱忍不發,就是在等待機會。現在他們看到新經和今古文經學鬥得兩敗俱傷,隨即準備東山再起,而襄楷的突然出現,必定和此事有莫大關系。”

“張燕學的是《太平經》,他現在敢提嗎?”崔均問道,“他不怕長公主砍了他腦袋?”

“張燕是道家子弟,他學的是《老子》,是《黃帝四經》。”崔琰嘆道,“我一直小看了他,沒想到他道法高深,竟然在這個時候以這種辦法東山再起。”

崔均和崔林面面相覷,感覺長安形勢越來越復雜了。

“我絕不會讓他得逞。”崔琰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誰敢褻瀆新經學,我就殺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