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6節(第4/5頁)

十二月二十四,禮官大夫崔均、廷尉左監崔林突然登門拜訪太仆卿崔琰。

崔均是崔烈之子,冀州安平國的安平人。安平崔家聲勢顯赫,從孝昭皇帝時開始發跡,至今已經三百年的歷史,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崔骃、崔瑗、崔寔和崔烈。(安平距離博陵只有幾十裏路,所以也叫博陵安平崔家,博陵崔家和清河崔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門閥第一姓。如果從唐中期門閥衰落算起,崔家在歷史上整整風光了八百多年。)

崔琰、崔林是堂兄弟,冀州清河國的東武城人。清河崔家和博陵崔家是一個祖宗,但博陵崔家歷來以正嫡自詡,而清河崔家也承認這一點,一般都說自己出自博陵。

三人一個輩份,崔琰年紀居長,儀表堂堂,才學驚人,名震天下,如今是新經學的泰鬥,在朝堂上也算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崔均、崔林和他比起來,那就差遠了。所以當初崔烈大力栽培崔琰,力挺清河崔家,把自己兒子和博陵崔家丟一邊了。

崔琰把兩人迎進書房,還沒說上幾句,崔均就直接說明了來意。“季珪兄,最近長安關於你的風言風語很多,你是不是應該避一避,不要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以免禍及宗族。”

崔均這句話是笑著說的,但話裏的意思就很尖刻了。崔琰臉上的笑容漸漸消散,他盯著崔均冷聲問道:“你難道不知道大禍已經臨頭?”

崔均和崔林互相看看,不以為然。

“長公主和大將軍的事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他們遲早都是一家人,這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崔均說道,“長公主為大漢,可謂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犧牲了太多太多。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應該有點良心,讓她了了心願。如今她都快三十了,還是孑然一身,孤苦淒涼,你看得下去嗎?難道非要等到大將軍死了,或者等她一頭白發了,我們才放過她?”

“陛下今年整整十歲,只要再等三年,或者再等六年,長公主就能得償心願。她既然已經等了十幾年,為什麽就不能再等個三年五載?”崔琰厲聲說道,“你們不要自欺欺人了,大將軍想幹什麽,難道你們不清楚?”

“大將軍想幹什麽?”崔均猛地一拍案幾,瞪著眼睛叫道,“他難道還想篡奪社稷?他如果要篡奪社稷,他有的是機會。當年十萬大軍陳兵黃河威脅洛陽就是機會,當年勤王成功後機會更好,孝獻皇帝駕崩,那等好機會到哪找去?現在小天子長大了,羽翼漸豐了,他反而要逆天而行,要篡奪社稷,這可能嗎?小天子剛剛五歲,他就帶在身邊征伐天下,他想盡一切辦法讓天子長大,讓小天子掌控軍隊,讓小天子建功立業,他為什麽要這麽幹?難道就是為了讓小天子羽翼豐滿,然後和小天子逐鹿天下?是你沒腦子,還是大將軍沒腦子?我父親真是老糊塗了,他怎麽會看中你?你哪一點像個中興名臣?”

崔琰大怒,剛想反駁,崔林站了起來。“兩位兄長不要生氣,一家人,好好說話,不要吵,越吵越壞事。”

崔琰冷哼一聲,強自忍著怒氣,緩緩說道:“如今形勢明擺著,大將軍在身體尚未恢復的情況下急於迎娶長公主,目的是為了鎮制長安,而鎮制長安的目的是為了支持李瑋,支持朝廷的改制。也就是說,他默許李瑋的改制,想讓改制者牢牢控制朝政。他認為只有李瑋的改制才能保證大漢中興。這些年,他之所以帶著小天子征伐天下,其根本目的是想把以民為本的觀念深深種植在小天子的心裏,從而確保天下百姓的利益,確保改制之策的長久實施,確保中興大業按照以民為本的思路持續推進。但事實上,李瑋的改制正在偏離這個思路,鹽鐵官營,農商並重,計口授田等等新制並沒有讓‘民’受益,相反,他嚴重損害了‘民’的利益。”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這些年,我們崔家在新政中得到了什麽實際利益?沒有,我們崔家的財富沒有任何增加,相反,我們占有的田地少了,我們的蔭戶沒有了,我們的門生子弟很難進入朝堂了,甚至連我們賒借給朝廷的錢糧也被侵吞了。你再看看普通百姓,他們的日子可有改善?沒有,沉重的租賦和徭役讓他們舉步維艱,生活艱難。”

“相反,你看看李瑋,看看軍功階層,看看過去沒有地位的商賈,看看過去沒有權勢的富豪,看看他們的財富是不是正在增加,他們占有的田地是不是正在增多,他們的權勢是不是正在增大?更可笑的是,那些粗通經文的寒士,無恥的商賈,粗鄙的富豪竟然也敢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和我們同殿為臣。如此下去,大漢還能中興嗎?百姓還能安居樂業嗎?漢祚還能延續千秋萬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