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4節(第3/6頁)

“孔融大師死後,江淮和荊襄兩地的士人曾重金求購孔融大師的辭賦之作,徐州的曹丕甚至出金百斤。”李雯並沒有覺察到李弘表情的變化,繼續說道,“大師的《臨終詩》傳遍天下,最為有名。”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李雯悲聲長嘆。“爹……孔融大師遭受誣陷,無辜被害,雖然他襟懷坦蕩,無疚無悔,從容就死,但他‘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的悲憤天下皆知。”

“大師死後,長安太學曾有爭論,儒生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還是苟利國家生死以,不因福禍趨避之?或許邦無道,卷而懷之,才是明智之舉。像孔融大師這樣,生死族滅,最後以一捧黃土掩埋自己淒惶的壯心,難道不是很可悲嗎?”

李雯語不驚人死不休,嚇壞了小雨和風雪。李秀更是目瞪口呆,心驚膽戰地望著李弘,生怕他勃然大怒。

“你長大了,長大了……”李弘摟緊李雯,欣慰地笑道,“我一直以為你癡迷於琴棋書畫,兩耳不聞窗外之事,誰知你竟有這樣的見識,好啊……”

“爹爹明白女兒的意思?”李雯低頭問道。

“我懂,我懂你的意思。”李弘苦澀一笑,緩緩吟唱,“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文舉兄(孔融)言辭犀利,鋒芒畢露,死得不值啊……”

燭火輕輕地搖曳,火盆裏燃燒的木炭偶爾發出清脆的“噼啪”聲,敲碎了深夜的靜謐。

李弘斜靠在榻上,閉著眼睛,默默地想著心事。長公主坐在他身邊,抱著李弘的手臂,右手輕輕地梳理著他的長發,神態幽雅而嫻靜。

“正月初七。”長公主忽然說道,“你是不是覺得時間不合適?”

李弘睜開眼睛,摟住了長公主的細腰,歉疚地笑了笑,“不是時間不合適,而是筱嵐這個提議有問題。你我都知道,陛下在新年之前不可能奪取南陽,陛下沒有奪取南陽,沒有一戰立威,我們就不能成親,否則會嚴重損害陛下的威信。這件事筱嵐很清楚,但他為了讓仲淵(李瑋)在新年之前離開長安,為了讓長安感覺到我們對仲淵的有力支持,不惜損害陛下的權威,這說明什麽?”

“筱嵐不會做出損害陛下權威的事。”長公主皺眉說道,“這一點,我絕對信任她。”

“我也相信她,所以這只能說明一件事,說明仲淵(李瑋)、子龍(趙雲)、子泰(田疇)和彥才(傅幹)已經聯手了,說明內朝、外朝和行台要聯手鏟除他們共同的對手。”

長公主不再說話,俯身把臉貼到李弘的額頭上,幽怨地嘆了一口氣。

剛才李雯的話對她的刺激同樣很大。孔融是改制的犧牲品,是中興大業的祭品,他理解這一切,權勢之爭利益之爭有贏就有輸,輸了就要付出生命,沒什麽好抱怨,所以他從容赴死。中興需要改制,改制需要付出代價,當這個代價血淋淋地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接受不了,一輩子生活在良心的譴責裏。

“大哥,一生一世,我都守在你身邊。”長公主櫻紅的嘴唇吻在李弘的長發上,天籟之音就象美麗的雲霧迷醉了李弘的心靈,“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李弘心弦震顫,淚水差點湧出了眼眶。

罷了……老大臣們都已辭世,羽行兄(鮮於輔)和雲天兄(麴義)已經歸天,子烈兄(徐榮)遠走西疆,飛燕兄(張燕)北上晉陽,長公主也成了自己的妻子,我也該離開朝堂了。我們這一代人盡力了,在大漢傾覆之際,浴血奮戰,力挽狂瀾,終於奠定了中興的基石。該做的我們都做了,現在應該由小天子、仲淵、子龍、子泰和彥才這一代人去重振社稷江山了,他們會用自己的血和淚重新鍛鑄大漢的浩然天鼎。

“正月初七,我去懸甕山迎親,我娶你進門。”

****

十二月上,南陽。

漢軍三路攻擊魯陽,互相支援策應,進展順利。

十二月初,顏良率軍攻克穰城和新野兩城,成功切斷了襄陽和宛城之間的水陸聯系。

十二月初,鐘繇率軍攻克西鄂城,逼近宛城,其前鋒軍和穰城的於毒順利會師。

十二月上,王當率軍攻克博望城,沿著淯水河東岸南下,逼近宛城。三天後,彭烈率軍攻克棘陽城,逼近育陽城,其前鋒軍和新野的顏良順利會師。